這個方案,倒也符合減輕油脂的要求。
甚至馮正明還給出了一個口味調和后的宮保雞丁方案。
讓兩位老師傅中的川菜老師傅都有些驚訝。
“正明你這個設計有點意思,減輕了口味,但又保留了該有的滋味啊。”
馮正明:“這個也算是我自己的一些小研究,不過可能一會還需要去后廚,做給各位嘗嘗看,確定味道是不是可以?”
聽馮正明這么說,大家倒是有那么點期待了。
國慶晚宴的菜單對完,接下來就是給運動員的接風宴。
需要考慮的更多,要注重不同地區運動員口味,還需要注意一些敏感的食材、調味料都不能使用。
這方面馮正明來之前做的功課,可以說都是很好的被運用上。
從營養學和各種基礎的學術上,甚至是包含了一些化學的東西。
最后讓馮正明可以把很多細節都分析的很透澈。
尤其是可以很好避免一些對運動員身體可能不利的東西。
在經過一番商量,最終還是要在后廚進行嘗試。
馮正明他們一起來到大會堂的后廚里。
在這邊,馮正明兩位師兄和徒弟、學徒們已經融入其中。
跟著大會堂后廚的人,他們學到了不少平時這邊做菜的一些要求。
尤其是這邊舉辦宴會,需要大量走菜提前的各種備料。
確實要承認,這邊后廚真的是人手充足下的人海戰術。
那么多人一起出動的情況下,能把很多菜都一次性的做出很多份出來。
之后再分別進行擺盤,也是有專門的一批人進行的。
可以說明確的分工,讓后廚里工作變得不再復雜。
對夏蕙、孫德才、湯勇、盧海生他們來說,感覺大會堂后廚的工作方式,和馮正明在的后廚很像的。
不同的地方在于,馮正明后廚分工更加細致明確。
并且大家相互之間都是會交替合作。
不是說一個人就只做一種工作,很多時候為了保證出餐效率,會相互之間進行交替工作,所以每個人都要懂各種細節。
當然那也主要是因為,馮正明不可能在后廚里搞上那么多人干活。
所以人手只能是哪里需要補上哪里。
還有一點,馮正明餐廳也不可能像是大會堂宴會一次出菜那么多份。
所以大會堂這邊的菜,大部分都不會非常復雜。
更是會以一些西餐為主,盡可能避免炒菜。
馮正明來到后廚,把自己設想的一些菜在后廚演示。
也是讓大會堂后廚眾人見識到他這位狀元手藝。
有些細節處理上,馮正明也做的非常好。
而且他設計的很多菜,也都是可以大量出餐的菜品。
這么一來,無論在國慶晚宴上,還是在之后給運動員們接風宴會上,都不會出現出餐速度的問題。
馮正明親自做了幾道菜,讓兩位老師傅和幾位大師傅一起品嘗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