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招待過幾位老饕點了菜,走進了后廚里。
楊斌好奇問:“正明,那幾個人到底是什么人很有錢嗎”
曹志國:“三師兄你不懂,那幾個可以說都是在滬城相當有身家的人,不光是他們自己有身家,他們家里當年也曾經是叱咤黃浦江的存在。
所以他們對飲食有著自己要求,一日三餐都有一些老派的講究。
他們看中的餐廳,只要他們到那家餐廳落座,肯定能把那家餐廳的人氣拉起來。”
楊斌有些驚訝:“那么神啊”
曹志國:“其實在京里也有這么一批人。”
馮正明則笑了笑:“沒關系,咱們不用在意,我們還是做我們的生意。”
曹志國看向小師弟,有些無奈:“行吧,你確實不需要在乎。”
看到五師弟的樣子,楊斌反倒是樂了。
“你不用這個樣子吧咱小師弟有的,不就等于我們有了”
曹志國聽了這話,想了想覺得也確實是這么個道理。
“對哦,還是三師兄說的對,小師弟有了,等于我們都有了。”
楊斌接著問小師弟:“他們吃的東西,是不是會很奇怪我們要不要做什么準備”
馮正明:“也不算怪,其實無論是他們,還是一般人,吃的就是個味道,味道給足了,大家都會喜歡吃。”
楊斌:“味道,那確實也不容易啊。”
曹志國點頭認同:“就是味道不容易掌握。”
馮正明在兩位師兄面前也不好說什么。
他也只能是說了句:“調味關鍵還是需要嘗和試,當初師父教我們的,一定要準備小勺,要不斷自己去嘗味道。
甚至很多時候,可能我們還需要讓別人品嘗后,給我們一些反饋,才能更好拿捏準確味道。”
這點兩位師兄是非常認同的。
調味方面有時候還真就是那么一點點天賦了。
可以說,大家都是老廚師,這些年下來無論是當初在燕喜樓,還是后來跟著馮正明開店。
楊斌和曹志國都很清楚,調味上他們可能天賦不如小師弟。
馮正明就是可以更容易拿捏住一些味道。
而且馮正明絕對不會完全堅信傳統。
很多時候傳統的老菜譜上,一道菜給出的標準克數,實際烹飪中往往會有偏差。
這種偏差不是說寫菜譜的人故意留手。
是因為不同調味品在味道上會有一定區別。
過去寫菜譜的人,可能他用的鹽、,和當下所用鹽、在味道上會有偏差。
如果廚師依舊嚴格按照菜譜給的克數去做,可能就會出現味道上不同。
小的偏差累加多了,自然會導致整體味道上不對。
所以無論馮正明還是他的師兄,在帶徒弟的時候,都會不斷跟徒弟們強調,一定要自己去嘗你菜的味道。
想要好好把控住滋味,只能依靠自己的舌頭去判斷。
其他任何的判斷都不可能會比親口嘗一下準確。
馮正明拿出準備好的鮑汁,還有一只個頭不小的鮑魚來。
把鮑魚切成薄片,接著再把只用小蔥、黃酒、姜片、冰和鹽燉煮出的東坡肉撈出。
用熟食的刀,先把肉皮整體片掉。
然后把中間一層有些多的肥肉片去一部份,再把肉皮蓋回去平整一下,搭配上準備好的鮑魚片,淋上一些鮑汁后,讓服務生給幾位滬城老饕送去。
看到馮正明讓送去的鮑魚片搭配東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