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出來的菜不好吃,哪怕是用了再如何好的食材,用了多么華麗的技法,也不過是華而不實罷了。
這一點上,倒也是受到一些西餐的影響。
比如某位西餐廚師,本身是一個畫家出身,半路出家去做廚師,會把菜做的極富藝術感。
可是你這要說他做的菜是不是好吃
恐怕還真就未必好吃。
但是因為他藝術化烹飪的方式。
導致了西餐在某方面走向了一條歧路。
馮正明聊起這段,也是頗有些感慨。
“我和科夫曼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談起這個事情,他覺得那種華而不實的做法,是對烹飪本身的一種玩弄,也是對飲食的一種褻瀆。”
聽到馮正明這話,讓李老師傅和后廚眾人都是一驚。
這些年隨著西方不少理念思潮進入國內。
西餐的很多東西會受到國內不少人的追捧。
就比如好多人總會說,西餐就是比中餐要更加健康。
可是正兒八經的西餐從來也不存在比中餐更健康一說。
要不就是同樣會用大量的油脂和濃湯去調味。
要不就是完全不用任何的油脂,甚至不進行任何的加工去食用。
兩種極端的情況下,確實很難說就比中餐要健康。
要說日常飲食,明明人家日常會充斥大量油脂肉類,甚至是各種的炸雞漢堡。
這些也是一點不比中餐里的下飯菜健康多少。
可是在西式一些價值觀的輸入下。
甚至讓很多人會覺得,隔壁島國的日料都要比中餐更高級。
可以說這些,無不讓國內很多廚師倍感失落。
好像自己努力多年,反倒是不如人家那些里胡哨的東西。
好在有馮正明存在,他的出現算是扭轉了很多人的觀念。
尤其是他在老洋房的那家餐廳出現,真正是把中餐的高級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讓很多人見識到,什么才是一種連外國人都要低頭的高級。
馮正明對本幫菜一些改進,讓酒樓后廚眾人都受益匪淺。
關鍵還是理念上改變,讓他們扭轉過去不好的思路。
酒樓后廚里幾位廚師,都有了一些自己獨特的想法萌生出來。
最后,馮正明微笑給予了大家鼓勵。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還有太多的東西沒有被挖掘出來,我們不應該局限于現有的東西,需要傳承傳統的東西,但不能拘泥于傳統。
還是應該要與時俱進,要把更多流行元素融入我們的菜品中去。
我相信,大家共同努力,可以讓我們的中餐變得更好。
今天我算是班門弄斧了,當著各位本幫菜大師的面,我是有些孟浪,不該這樣急于表現自己,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聽到馮正明最后的這些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有些感動。
尤其是李老師傅更是不禁笑著說:“正明你的話太客氣了,也太重了。”
酒樓后廚幾位廚師,更是表示當不起“大師”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