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雙方還是勢均力敵。
或者應該說,馮正明他們男生讓了女生們。
吃年夜飯的時候,家里人很自然聊起關于馮正明現在的一些情況。
馮正明對家里人沒有絲毫的隱瞞,把自己現在的情況介紹,也告訴家里人自己要進京的事情。
聽說馮正明要把分店開去京城。
大伯、二姑和三叔三家人都有些驚訝。
大伯一家驚訝,是因為大伯和大伯母很清楚,馮正明在滬城生意做的很好,而且他的店在滬城口碑很好,這種時候他不應該離開滬城才對。
二姑和三叔兩家人的驚訝是,馮正明這個侄子竟然有了進京的實力。
當然大家也都清楚,馮正明如今確實已經有那個實力。
他都已經是國宴臨時主廚,已經主持了兩場國宴。
這幾年來,馮正明各方面的能力還在提升。
這點家里人都清楚看在眼里。
可即便是能力提升,馮正明有一點是家里人在他身上看著,從來也沒有任何改變過的。
那就是對于廚藝的一份赤子之心。
馮正明不遺余力的努力把廚藝做得更好。
他幾乎不受任何影響,會潛心認真的研究每一道菜的技法。
這些才是馮正明真正可以屹立的厚實基礎。
雖然別人總是稱呼他“馮狀元”。
可他自己從來也不會標榜自己是全國烹飪狀元。
他只是把自己的菜做好,把自己的每一家店都經營好。
他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盡可能去控制每家店后廚的品控。
這可能是很多廚師,甚至不只是廚師,是很多人都很難持之以恒辦到的。
二姑父笑著開口:“正明是有那個實力,你把分店開去京里,是不是也算讓魯菜再次進京了”
馮正明:“二姑父說的對,我這確實算是又讓魯菜再次進京。”
三叔笑著問:“不過京里開干飯鋪的分店,是不是顯得有點起步太低怎么也應該開一家正經的餐館吧”
馮正明:“三叔這起步不算低,我在滬城一開始也是開干飯鋪分店。”
大伯倒是比較認同馮正明從干飯鋪的分店干起。
“老三,正明的想法是對的,一開始不能干得太大,京城和齊魯各地,和滬城都不一樣,畢竟京城匯聚著天南海北太多的菜系,京城也有大量的老字號,還有那些京里背景資歷都要比正明他厲害的廚師。”
馮建棟笑了:“大哥,正明他都已經是國宴主廚,論地位京里能比他高的廚師,恐怕也不多吧”
馮國峰:“你不懂,京里是個論資排輩的地方,雖然正明已經成功成為國宴主廚,但在京里他依舊會被視為晚輩的。”
馮正明點頭:“大伯說的對,所以我才選擇從干飯鋪分店開始。”
稍微停頓,馮正明面帶微笑:“放低姿態,我在京里那些老師傅、大師傅們面前,我還是一個晚輩,是學徒,是一個探索發揚魯菜的廚子。”
馮正明的這番話,讓大伯、二姑父都點頭認同。
顯然馮正明沒有著急展示自己,更是沒有很張狂高調去闖入京城。
他這份低姿態,在大伯和二姑父看來,可以讓他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