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過山楂煎肯定沒有櫻桃煎好吃的”
蘇轍無奈搖搖頭,是哭笑不得。
比起蘇軾來,他很快就接受了天慶觀的日子。
書院中十人住一間房,五人睡一個大通鋪,每日起床滅燈都是規定了時間的,滅燈后不可言語。
用飯時分餐而食,若是不夠可要再去打,伙食雖不算好,但起碼每頓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還有果子吃。
院中把這些學童分成了五個班,不以年紀劃分,卻是以學問劃分,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個班。
畢竟好些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啟蒙過,并不識字,道士們要先給他們啟蒙。
蘇軾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說,蘇轍該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蘇軾卻找到了張易簡道長,表示他們兄弟兩個想在一起。
蘇軾先是將蘇轍夸了又夸,表示愿意與蘇轍一起在“丁”班。
一來是蘇轍也就認識幾百個字而已。
二來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誰知張易簡道長卻將蘇轍與蘇軾兩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說蘇轍向來聰明嗎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課業他也是跟的上的。”
蘇軾
蘇轍
也就是說,他再次躺槍了
兄弟兩人出來時皆是垂頭喪氣。
原因很簡單,“戊”班教的是孩童認識啟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訓等一些淺顯易懂的讀物,而“丙”班則已開始學習論語、孟子、書經、詩經、易經和三禮禮記儀禮周禮、三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春秋等書。
當然,想要考中進士不是將這些書籍死記硬背就行的,而是以這些書為科舉之根基,繼而發散,所以對這些書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徹。
蘇軾想的是就算弟弟聰明,可這么多書要記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蘇轍想的則是,自己不過三歲出頭,就要被這應試教育迫害了嗎
兄弟兩人是長吁短嘆。
可就算如此,他們剛回去,清風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將蘇轍所需用書送了過來。
這些書整整齊齊碼在桌上,毫不夸張的說,簡直比蘇轍整個人都要高。
蘇轍見狀,又是長長一聲嘆息。
一旁“丙”班的學童們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
這些學童中大多是七八歲的年紀,甚至還有十來歲年紀的,再過上幾年,都能成親生子,如今他們中混了個乳臭未干的小崽子,這叫他們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蘇轍當眾落了面子,本就懷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aaadquo呵,真是好笑,有些人憑著家中與道長的交情就能走后門,這叫我們這些勤學苦讀考進aaasquo丙aaarsquo班的人如何自處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就你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進丙班就等著下月底考試墊底吧”
各班考試一季度一次,考試不合格者則依次下刷,許多無心向學者被分到“戊”班若態度不改,則會被勸退。
不過,一般學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歲的知曉自己要去“戊”班念書,自己就卷了鋪蓋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說,張易簡道長這法子甚好,將進學的機會都留給那等一心向學之人。
隨著程之元話音落下,不少學童都紛紛附和起來。
蘇轍卻是神色不變,正色道“你是覺得道長不公允嗎”
這這等話,程之元可不敢隨便亂說的。
不說張易簡道長桃李滿天下,就說院中就有不少勤奮好學的貧寒學子,他們一個個受張易簡道長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點頭稱是,那些學童就敢討伐他。
程之元聲音低了些,“我,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