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她想到程老太君托人轉告給她的話,是后怕不已。
孩子是母親的逆鱗。
她想,一時情急之下,方才她答應下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如今想來,她心里只有慶幸“這件事八郎做的很好。”
“這孩子從小就沉穩”
而經今日一事,程老太君是哭著回到了程家,她是又羞又愧,想著自己竟被一個幾歲大的孩子給唬住,只紅著眼對程浚道“你若是不嫌丟人,你自己去找你妹子鬧,我是死都不會去了”
“反正我已是半只腳邁進棺材的人,實在不行,我就去找你爹好了”
這話說的程浚是臉色沉沉,私下對著秦小娘抱怨道“娘這話說的好生奇怪,明明是她自個兒聽我抱怨幾句,就說要去找程昭娘鬧上一場,如今她話里話外的意思,怎么就變成了我的不是”
“哼,果然是人老了,一點道理都不講”
他們母子之間的官司,秦小娘可不敢多言,畢竟程浚是出了名的喜怒無常,即便她如今是程浚心尖尖上的人,也
不敢隨便說話。
想在程浚手下討日子,可不是那么簡單。
阿洙洙提醒您北宋撈兄日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但嘴上不說,不代表她心里不清楚,她知道是程浚挑唆著程老太君去的蘇家“您這話說的,人年紀大了總會有犯糊涂的時候,您和她老人家計較什么”
她忍不住想,自己以后侍奉起程浚來還是小心些為好,畢竟當初程之元雖有錯,但程浚當日將程之元打了個半死,如今更是一面都沒去看過程之元,更說以后再沒這個兒子
且不提程家的恩恩怨怨,蘇家卻迎來了一樁大事兒。
原是蘇軾與蘇轍進了北極院后,在眉州是名聲大震。
蘇軾是因一進書院就屢屢拔得頭籌的緣故。
而蘇轍則因年紀小小的緣故。
這兄弟倆人在眉州已小有名氣,已被人稱為“神童”,所以被官府注意到,想要他們倆人前去參加童子科。
童子科,顧名思義就是專為年紀小的孩童設立的科舉考試。
當然,也不是什么孩子都能參加,只針對于天資過人的孩童。
所以當官府的人找到蘇老太爺說起這話時,蘇老太爺很是高興。
這說明什么
說明連官府都承認他那兩個孫兒聰明過人。
但蘇老太爺并非武斷之人,兒子不在家,便將這事與兒媳程氏說了,只要她與倆孩子拿主意。
所以等著蘇轍與蘇軾倆兄弟三月底回家時,就聽說了這消息。
因蘇轍幫著設計了幾款時興的料子,紗縠行的生意是愈發好了,程氏的面上帶著幾分疲態,但更多的卻是高興,一開口就道“如今你們爹爹去了汴京趕考,你們翁翁的意思是要我與你們商量商量這件事。”
“你們倆雖年紀不大,可凡事都很有主意,這件事啊,你們兄弟兩個自己商量就是了。”
說著,她更是笑著道“不管你們做出什么決定,娘都支持你們。”
蘇軾是高興壞了。
他興高采烈看著蘇轍道“八郎,太好了”
“是不是我們參加了童子科,就不用再辛辛苦苦念書了”
“我可是聽說那等才能出眾之人還能得到官家親自考問,若是答的好了,一二十歲就能當官”
“我還聽說像楊億,晏殊等人都是參加童子科當的官了”
說起晏殊,這人可是天底下很多讀書人的偶像。
就連遠在眉州的蘇轍都時常聽人說起這人,他幾起幾落,如今已官至宰相一職。
蘇轍沉吟著沒有說話。
他又何嘗不知道讀書辛苦寒冬臘月天不亮就起來,自己洗衣打水,每日所食也無多少油水,夜里更是時常有人起身,根本睡不好但參加童子科就一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