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王安石并非因辨奸論而稱病不肯外出,而是不明白眾人為何會把他想象成一個奸臣。
換成是他,他心里也會不痛快的,那些變法后會自己利益會受到威脅的朱門世家這樣想也就罷了,可居然連汴京百姓也這樣想是誰都會寒心的。
他想了想,就道“說起這件事,下官要再次替家父替您賠不是,當日家父聽說您四處想要抓住下官錯處,要下官支持您變法時,是怒不可遏,一時情急之下做出此文章。”
“可以下官拙見,這篇文章之所以會流傳的這樣快,只怕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至于那些百姓,這世上多的是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之人,有些話聽旁人說得多了,就會信以為真。”
說著,他看向王安石笑了笑,寬慰他道“要不怎么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可見周遭人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那些老百姓并不知道事情的始末,并不知道您的初心,您又何必因這件事悶悶不樂”
王安石臉上的郁悶之色這才淡了些“你是說那些老百姓們都是蠢的要我不要和他們一般計較”
蘇轍
這話他可沒說過。
可王安石已在心底認同這話,如今更是頗為贊許點點頭“你說的沒錯,若那些百姓真是個聰明的,也不會落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下場,我與他們計較個什么勁兒”
說到這里,他面上更是隱隱浮現幾分笑容來“照你這樣一說,你是支持我變法的”
蘇轍搖了搖頭。
態度很是堅決。
王安石眼里才亮起來的光,頓時又熄了下去“那你與我說那么多做什么”
蘇轍看到他,頓時有些想念如今已在回眉州路上的郭夫子。
說起來,王安石與郭夫子是差不多的人,只是王安石心懷天下且行事太過急切“有些話,下官先前并未與您說清楚,下官并不是覺得變法不好,只是覺得您操之過急。”
“凡事該徐徐圖之,就像登山似的,得一步一個腳印,如今您尚在山腳了,難道就想要一飛沖天到山頂嗎”
這等話,從前也不是沒人與王安石說過。
可惜,他聽不進去。
如今他也覺得蘇轍并不贊同他,只揮揮手道“好了,你回去吧,你也道歉了,那篇文章之事,我也不會與你們父子兩人計較的。”
他是個聰明人,只覺得蘇轍之所以今日登門是擔心他報復。
他才沒那么小氣。
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變法一事上。
等著蘇轍回去后,王安石將自己那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拿出來看了又看,整整看了一日,在他覺得再無疏漏后,腦海中就萌生出一個想法來反正如今許多人都認為他是整日只想著變法的奸臣,不如他就當一回奸臣好了,就像蘇轍所說,想要從山腳直奔山頂并不容易,可若這件事有官家支持,豈不是容易許多
王安石是恍然大悟,只覺得自己這些日子方向根本就是錯的。
當即,他是什么都顧不上。
甚至連衣裳都沒換一件,拿著厚厚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直奔皇宮。
一個時辰后。
官家就看完了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官家是個好皇上,看完這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可謂感觸良多。
一直跪著的王安石說什么都不肯起身,直道“官家乃是明君,該知道我朝問題頗多,不說別的,就說三冗,此乃大大的弊端,不知道浪費朝廷多少銀子,還望官家三思”
不得不說,他是個能說會道的,如今面對著官家是侃侃而談。
說到心痛之處,更是屢次哽咽。
到了最后,官家更是要親自扶著他起來“王大人一片赤忱之心,連朕都為之動容。”
“只是此事非同小可,你這篇文章,朕會多看幾遍的,更會與諸位大臣商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