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憂心忡忡道“八郎,可是這孩子該怎么合情合理送到咱們家,才不會引人懷疑”
蘇洵也道“王安石這人心思縝密,詭計多端,只怕尋常說法根本瞞不過他。”
蘇轍是早有主意“就說這孩子是外室之子。”
這是他與史宛商量之后的結果。
用史宛的話來說,因蘇轍身居高位,如今汴京不少娘子將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嫉妒的不行。
一個個婦人不明白為何明明她長相家世都不算出眾,為何蘇轍會對她情根深種
那些吃飽了沒事做的婦人私下嚼起舌根子來也是嚇人的很,見史宛平日言行挑不出錯來,便污蔑她是只不會下蛋的母雞,更說蘇轍遲早會抱個兒子回來的
蘇洵與程氏對視一眼,還未來得及說話,蘇軾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八郎,你說你在外頭有了女人”
“你隨便去街上找個人問問,說這孩子是你的,看別人會不會相信。”
“滿朝上下,誰不知道你蘇轍蘇大人從不肯踏足煙花之地,從不多看旁的女子一眼”
“這等話說出去,別說王安石不信,誰都不會信的。”
他想了想,試探道“不如說這孩子是我的”
蘇轍苦笑道“六哥,你去街上打聽打聽,旁人一提起你來就會想到吃的,這等事也無人相信的。”
他沉吟片刻,道“我想到了,不如就說這是五哥的孩子。”
他口中的五哥正是蘇渙次子蘇不疑。
蘇渙已致仕回去眉州,雖說他才學出眾,但次子蘇不疑卻是個平庸之輩,直到如今僅考了個秀才。
蘇不疑早早就成親了,如今膝下有五子一女,最小的兒子約莫也是一歲左右的年紀。
這孩子名叫蘇規,一出生弱的像病貓似的,經老道提點,這孩子若想平安長大,只能遠離雙親,所以一直到如今,這孩子都在道觀長大,別說眉州上下百姓只知道蘇不疑有個小兒子,不知這孩子長什么樣子,就連蘇渙等人也就這孩子出生時見過他一面而已。
蘇轍不急不緩到“二伯如今雖已致仕,但關心朝政,時常與我有書信來往。”
“二伯在信中曾與我說過,若想保規哥兒長命,以后他只能與在道觀長大。”
“我
想,興許我可以從規哥兒身上做做文章。”
“如此一來,就算王安石等人懷疑,派人前去打聽一番,也查不出端倪。”
至于理由與借口,則很好找。
他乃大富大貴之命數,蘇不疑不舍得自己兒子在道觀受苦,又見著他膝下無子,想要將兒子過繼到他膝下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這等事在大宋很是常見。
蘇轍將這件事敲定之后,則進宮了一趟。
官家這幾日也是因這件事吃不好睡不好,一想到以后再難見到小皇子,就難受的不行,直道“朕就知道你會答應,朕已與皇后說起這件事,皇后雖不舍,但為了昱兒能平安長大,也愿意答應。”
“皇后說若是將昱兒交給旁人,她肯定不放心,可若交給你們夫妻兩人,她是再放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