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華夏人都知道方便面領域斷檔第一,營銷額遠超統一、白象和今麥郎的康師傅。
但對康師傅背后的頂新集團卻知道的不多。
頂新集團由彎彎魏氏四親兄弟創立,最初叫鼎新油廠,從事油脂煉制工業,經過兩次改名,后為“頂新制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頂新在臺灣的發展不盡如人意,1988年后來大陸投資,開始從事制油業務,但彼時國內消費水平不高,產品價格較高,銷量不好,大陸經營投資陷入困境。
后來魏應州發現火車上沒有碗裝方便面銷售,嗅到了商機,決定投資建廠生產方便面,創立了康師傅品牌。
康師傅方便面正式上市后,公司相繼在其他地方設立生產基地,并在全國形成了一個區域化的產銷格局。
隨后又進軍食品和飲料事業。
1992年剛進入大陸方便面領域時,頂新投入的是800萬美元;到1999年,方便面事業的固定資產已經達到了12億美元。
七年翻了150倍。
1996年2月15日頂益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產品劃分為方便面、糕餅、飲品三個事業部。
正是因為康師傅的巨大成功,獲得驚人回報的的頂新集團多少有些“自我膨脹”,開始把目光轉回彎彎,頗有點要“衣錦還鄉”的味道。
當時,彎彎食品業最大的幾家企業有“統一”和“味全”,頂新瞄上了有彎彎乳制品第一品牌之稱的“味全”公司。
“味全”比康師傅誕生更早。
成立于1953年的“味全”是彎彎地區乳制品第一品牌,主要生產中式調味品、罐頭食品、乳品、飲料及冷藏食品。
1998年,頂新集團對味全展開了全力收購,獲得其15的股權,康師傅獲得經營管理權。
對于康師傅而言,味全屬于關聯產業群,又是老牌企業,在生產需求上,產能跟得上,品質又過得去。
1999年,康師傅增持味全股份,持股比高達1996。康師傅意圖借道味全殺進乳品和果汁飲料市場。
然而當時彎彎市場都不看好這項并購案,使得味全股票大跌,頂新集團瞬間陷入了財務危機。
同時,受到1997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彎彎經濟不景氣,導致頂新集團欲拋售不動產度過危機的想法無法實現。
最后,頂新集團被迫尋求外界資金的支援。
頂新集團開始尋求統一集團的合作,希望能售股引進統一資金,然而雙方一直無法在轉讓的價格及企業的經營權上獲得共識。
這時,東瀛三洋食品與身處困境的頂新集團聯系,提出了合作的意愿,雙方很快達成共識。
三洋食品買下了頂新集團所持有的頂益控股有限公司一半股權。
這樣,雙方對頂益控股的持股,同時達到3314。
現在康師傅的股權結構,除了三洋食品持股3314外,頂新集團持股3327,最大個人股東為康師傅品牌創始人魏應州,持股04,剩余315的股份由公眾持有。
以徐良手里的資本,只要收夠了三洋食品手里的股權,很容易壓下頂新集團,提前收購過半的股權,真正掌握康師傅這個品牌。
再為健力寶增加一個優質品牌。
“怎么才能讓三洋食品答應這場交易”
徐良眼神中多了一抹思索。
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
徐良早上起床后,先去酒店的健身房活動了一下。
看著呂慧齜牙咧嘴的樣子,不由笑了起來。
雖然呂慧平時也沒少運動,但也就那樣了。跟攀爬三千多米的富士山所需要的體能而言,還差了太遠。
這一趟回來,腰酸腿疼是肯定的。
“我已經訂了幾個按摩師,估計一會就到了。到時候給你們都按摩一下。”
“謝謝徐總。”
呂慧忍著腿疼道。
“對了,徐總。今天是7月1號了。”
“我知道。希望老謝那里能給個好消息。”徐良道。
“咚咚。”
敲門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