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正播放著央視2套對話。
今天的主題是對話郎顯平。
現在的郎忽悠還是無數人眼中的神人,幾乎是他看好什么公司,什么公司的股價就上漲;他覺得哪有問題,哪家公司股價就跌。
最好的例子就是德隆集團。
郎忽悠的炮轟,讓德隆內部問題被越來越多人關注。
只是這個時空的德隆,因為賣出匯源、三維礦業,再加上跟泰華在地產上的合作,憑空多了十幾億華夏幣的現金流。
所以,原本應該在2004年便難以為繼,轟然倒塌的德隆,現在還頑強的活著。
不過作為全國最大的上市企業。
郎忽悠仍然把目標瞄準了它,一篇德隆十問,惹來滿天風波。
所以對話就把他請了過來。
“郎教授,全國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會做多元化經營,但在您這里卻變成了陷阱,您能說說具體原因嗎”主持人問道。
“當然。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可能不太了解什么是多元化。
多元化,是指向企業主業以外的領域進行投資。
比如一家生產電視機的企業,它突然想做手機了,那電視機業務就是主業,手機是副業,這就叫多元化經營。
很多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就會產生天花板效應。
即,企業在主業上加大投資,卻沒辦法產生相應的效益,甚至出現了效益遞減的現象,但資金又不能過多的存在銀行,是活錢變成死錢。
因此不少企業家會產生投資其它行業的沖動。
或者在自有資金比較充沛的情況下,為防范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一定限度的副業投資。
多元化沖動,是企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成功者不多,所以我稱之為陷阱。”
“您能舉幾個例子嗎”主持人道。
朗忽悠點了點頭,“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我想大家都知道四通集團。
四通開發的s2041打字機前后存在了9年,輝煌的時候,銷售額占公司收入的70,利潤占80。
因此,公司尋求發展壯大的想法非常強烈。
當時他們的口號是企業不怕大。
他們自己人講,感覺當時的四通沒什么是不能做的。
所以公司內部提出了墊子文化有多大想法,給多大墊子。
最終導致房地產虧了23億,另外像醫藥、食品、證券、半導體項目,也是信心十足的上馬,結果短短幾年便謝羽而歸。
短短幾年下來,四通變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第二,石玉柱的巨人集團。
上世紀九十年代,巨人集團的銷售額達到10億華夏幣以上,后來投身房地產行業。
石玉柱用投資者購買樓花的錢蓋巨人大廈,為了建成zh市的標志性建筑,樓層設計不斷升高,不得不從腦黃金的利潤中抽血。
結果就差三層沒有封頂的時候,血抽干了,還差5000萬。
一個年營收過10億華夏幣的大型企業轟然倒塌。”
“讓我們給郎教授鼓掌,他的兩個例子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