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商也陷入困境,相關的產業也因此受到牽連,投資者失去信心導致股票狂跌。
電信企業紛紛大量裁員,3g狂熱終于走向末路,泡沫破滅。
世界通信產業由此進入了所謂的“電信業的冬天”。
那這個冬天跟老李有什么關系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鑄就李佳成商業地位,登上華商無冕之王的經典之戰e出售。
業界的樂子人們稱之為超人賣橙。
97年,老李旗下的和記黃埔終止了第二代無線電話業務,推出了新一代通信業務,即后來大名鼎鼎的移動電訊公司e橙,并安排自己的愛將霍建寧親自負責該業務的發展。
借助新一代通信業務的蓬勃發展,不出幾年,霍建寧就將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移動電話運營商。
打工皇帝確實牛,能力杠杠的。
1994年,e的用戶才300萬,但到1999年時,這一數字已增至3500萬。
1996年,老李還將以e為核心的ec同時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并成為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成份股公司,而且是表現最好的個股。
但在e風光一片大好的時候,一貫重視風險管控,提早預見危機的老李。
卻在風和日麗下思考起了暴風雨如果來臨,將要如何應對的問題。
老李在后來一次演講中回顧自己當時的憂慮。
他說,自己看到了e的三個問題
第一、話音服務越來越普及,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行業競爭已經非常充分,提升邊際利潤的可能性已經很低;
第二、數據傳送服務的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也高過語音通話服務;
第三、在互聯網的浪潮下,移動通訊公司的市場價值已達到顛峰。
老李確實牛叉,這戰略眼光絕對全球頂尖。
而且該提桶跑路的時候,絕對不拖沓。
不過對e來說,除了行業發展到了巔峰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壓力。
e雖然已是英國的第三大,但也只能是第三大,激烈的競爭已讓公司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而且競爭還在更加激烈。
當時,歐洲的前兩大電訊巨頭英國沃達豐vodafone和德國曼內斯曼annesann都已把英國市場作為了必爭之地,正為爭奪龍頭地位打得不可開交。
而所謂老大和老二干架,最后把老三干死的案例,在古往今來的商戰中,都屢見不鮮。
面對眾多不利,老李準備閃人了。
后面的操作,證明老李確實無愧超人之名,非常的絲滑。
老李看到了e作為第三的不足,但也看到了e作為第三的獨特價值沃達豐與曼內斯曼,誰能買下e,誰就能成為真正的老大。
如能激發兩家競買e,那就一定可以賣出一個好價錢。
沿襲老板的這個思路,霍建寧很快把一場老大和老二干架可能干死老三的對戰,成功扭轉成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新局面。
他們放出口風要出售e。
消息剛剛出去,沃達豐與曼內斯曼就爭著搶著上了門,然后是艱難的談判。
1999年10月21日,老李在香江興高采烈地宣布了最終的結果
和黃與曼內斯曼經過一周的談判,最后達成協議,決定出售其持有的e總計4901的股權給曼內斯曼。
交易總代價包括264億港幣現金、相當于214億港幣的由曼內斯曼發行的三年期歐元浮息票據,以及曼內斯曼102的股份。
粗略計算,e因此賣出了將近1500億港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