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你們3號基金的中報我看了,總體還是很不錯的。不過,我看后面你寫著想賣掉真功夫快餐”
“是的,徐總。”
“說說你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今年年初,雙種子總經理蔡達標花費400萬元找到營銷大師葉茂中,請他為雙種子策劃品牌形象。
后者引用了李曉龍先生的形象為商標,并由雙種子更名為真功夫。
在這一過程中,真功夫并沒有取得李曉龍后人的授權。
這暴露了企業領導人的短視,也為企業發展埋下了隱患。
第二,也是我想放棄真功夫的最主要原因家族化濃重,權責不清。”
1994年,蔡達標和妻子潘敏峰經營五金店不利,轉身投奔開小餐館的妻弟潘宇海。
他們拿出壓箱底的4萬元加盟了當時小舅子開的“168甜品屋”,名字隨之也改成了“168蒸品店”。
生意越做越紅火,蔡達標萌生了借鑒麥當勞“中央廚房標準菜品”的模式開中餐連鎖店的想法。
1997年,“電腦程控蒸汽柜”研制成功。
技術的進步為他的想法的實現了助力,以此為契機,同年“168”快餐店全部更名為“雙種子”快餐店。
“雙種子”的含義顯而易見,大廚潘宇海加“智多星”蔡達標,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當時,兩家人親得如同一家人,他們約定由潘宇海擔任雙種子公司董事長和總裁,股權則是潘宇海占50,蔡達標和妻子潘敏峰占另外的50。
2003年,蔡達標與潘宇海由于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有不同的想法,因而產生了爭執,最后在潘敏峰和徐新的調解下,倆人口頭約定董事長的位置每5年一換,輪流坐。
“徐總,您是商業天才,相信您一定很清楚,這種分豬肉,和稀泥的做法,對企業未來的危害有多大。
我現在可以肯定,用不了多久,蔡達標與潘宇海的權力之爭一定會爆發。
而且真功夫發展的越好,這一天就越早到來。”
徐良微微頷首,他當然知道真功夫未來的結局。
從長遠看,這個標的能賺錢,但成長性有限。
“我原則上同意伱的意見,不過真功夫目前并沒有上市,想要轉手只能給其它私募。”
“徐總,徐新從漢華離開后,已經成立了風投機構今日資本,我們可以把真功夫15的股份賣給她。
相信她一定會非常感興趣。”
徐良略作考慮后,“可以,我同意了。不過今年先不要賣,等到06年再出手。”
“06年徐總,會不會太晚了”
“呵呵,不要著急。所有的矛盾都需要一個爆點。
董事長5年一輪換,這個輪換的年限就是最后的矛盾爆發點,因為沒有人會在掌控了權力后,甘心放棄。
所以,在08年之前,真功夫的發展會比較平穩。
不過矛盾都是漸進的,大概率07年就會變得日益激烈。
其它風投機構也不是傻瓜,他們也能看到真功夫的內部矛盾。
所以,我們不能等到07年局面開始逐漸失控的時候轉手。
綜合來看,06年是最合適的機會,既能享受真功夫發展的紅利,又能及時下車。”
張穎沉吟片刻,她也覺得徐良的話很有道理。
“徐總,要是萬一真功夫品牌問題爆發,或者他們的矛盾提前爆發呢”
“咱們是做風投的,都是高風險高收益,既然選擇了06年賣出,就要承擔中間的風險。”
“好的,我明白了。”
聊了幾句后,徐良掛斷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