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屯河集團
上市后的屯河水泥廠,雖然盈利能力不咋地,但好歹還能盈利。
雖然韭菜們看不上它,但在資本的眼中,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凈殼。
所以,他們被在資本行業混的風生水起,賺了大錢的德隆看中了。
1993年0月,德隆受讓部分屯河水泥廠的集體股,以第四大股東的身份進入屯河。
德隆的胃口當然不滿足于只當一個小股東。
很快就以日拱一卒的方式,不斷收購,成了屯河的大股東。
拿到控股權后,德隆憑借雄厚的資本,馬不停蹄的展開了并購。
屯河股份、屯河工貿和屯河農牧業,先后被德隆拿下。
在這些企業的基礎上,屯河集團成立了。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屯河集團一開始的主業是水泥。
到了90年代末,已經是水泥產量過百萬噸的西域第二大水泥巨頭。
在屯河之外,西域還有第一大水泥巨頭天山股份。
唐萬新當然不甘心就這么把自己養的孩子賣掉。
反倒是老三、老四、老五們都被干死了。
一看事情陷入僵局,德隆很快轉變思路。
兩家整合后的水泥年產量突破300萬噸,已占西域水泥產量的60。
龐大的規模效益,讓天山股份當年便獲得了9300萬華夏幣的凈利潤。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偏偏兩者的產量相差不大。
2000年3月,在德隆的主動撮合下,屯河將自己旗下的水泥業務賣給了天山股份。
所以,2002年9月,以267億華夏幣的代價,收購了天山股份第一大股東天山建材集團557856萬股股權,占總股本3218。
這句話放到西域水泥行業也很準確。
從1996年開始,就不斷通過并購、技改等方式增加屯河的水泥產量。
不過天山股份的大股東并不是德隆集團,而是天山股份原本的大老板天山建材集團。
既然贏不了,那就合并。
所以在90年代末期,兩大巨頭相愛相殺,你降價出貨,我也降價。
結果兩家打的精疲力盡,誰也奈何不了誰。
都想把對方干死,自己當老大。
你收購我也收購。
天山股份由此奠定了中國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業的地位。
不僅成為天山建材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還直接控股了天山股份,讓他成為德隆集團旗下新三股之一。
天山建材集團和天山股份,也成了德隆整合水泥和建材產業的航母。
回頭再說屯河集團。
把自己的主業水泥業務賣掉后,屯河集團的主營業務徹底轉向了農牧業。
依托于西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投資數億元發展番茄、紅花、胡蘿卜、枸杞及其他特色果蔬資源加工為核心的紅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