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這是我調研的筆記。”
接過劉強西手里的黑皮筆記本,翻開后,每一張都密密麻麻的寫滿了。
而且很多還用紅色圈出,甚至寫了備注。
上百頁的筆記本,幾乎用去了一大半。
可見是用了心的。
“根據我們的調研,德農種業在全國的九家分公司發展情況雖然各有好壞,但總體還是不錯的。
最優秀的是赤峰種業,年營收過五千萬。
在玉米良種方面的實力在國內算是比較靠前。
但不管是赤峰種業,還是德隆旗下的其它種業公司,跟現在國內幾乎所有種子公司一樣,缺乏研發力量,主要以生產現有良種為主。
而且管理方式陳舊,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改革。
有點人浮于事。
德農連鎖超市的情況更嚴重一些。
前期他們擴張的速度太快,管理方面的問題更大。
還有一些店面選址有問題,造成了大量的產品積壓。
還有,德農的銷售缺乏策略,更缺乏主動性,完全就是上世紀等客上門的老路,這是最應該改革的地方。”
徐良笑著點了點頭,“既然你找出了問題,那么接下來想怎么改變?”
“我覺得應該先為德農引入kpi,強者留下,弱者出局。
等管理團隊優化結束后,再引入期權獎勵方案,為激發管理層的積極性,也為從外界吸收高級人才打下基礎。
然后再加強研發投入,打下未來發展的根基。
這三步走結束后,我才考慮繼續拓展德隆的業務,開設更多的連鎖店,增加良種銷售種類和范圍等等。
關于德農種業,目前國內的種業很薄弱,全國上下兩千多家種子公司,但營收過千萬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t;divtentadv>普遍呈現研發弱、實力弱、底蘊差的特點。
對德農種業,我的想法是研發與收購并舉,通過研發加強我們己身的競爭力,通過收購拓展我們在各省地市的渠道。
尤其是要加強玉米良種、大豆良種等大田作物良種的研發工作。”
徐良點了點頭,“咱們國內的種業發展,跟國外有所不同。
國外走的是轉基因,國內則是雜交。
在轉基因這條路上,國外同行走了太遠,咱們一時半會也追不上。
而且就算研發出轉基因良種,國內也不允許種植。
所以,咱們種業的研發路線就放在雜交上。”
轉基因的路線,是截取一種植物的抗病、高產或者其它優質性狀基因,補充到大豆或者玉米的基因里,從而獲得抗病并高產的良種。
雜交是用高產的玉米良種相互配種,從而得到高產、抗病的作物。
這個路線跟牛馬豬羊的雜交育種技術路線相似。
就是用更好的個體,淘汰比較差的個體。
跟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一個道理,只是人為的加快了。
所以人們總擔心轉基因作物有問題,畢竟基因這東西,人類還沒吃透,誰知道吃了轉基因的作物會不會產生什么難以逆轉的后果?
但轉基因的東西確實高產而且抗病。
比起動輒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雜交出來,性狀穩定的良種。
轉基因就簡單粗暴的多。
上面看到轉基因的種種好處,制定的政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