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當時西域屯河的董事長何貴品。
老何早期是西域昌吉州地方國企,屯河水泥廠廠長,在當地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
而他比唐萬新大了足足有27歲,一邊是初出茅廬的愣頭小青年,一邊是運籌帷幄的地方話事人。
兩人的關系,著實有點像狂飆里的高啟強和太叔。
有傳言稱,唐萬新私底下尊稱何貴品為老爺子。
有了這層關系在,德隆的目光自然轉移到了西域屯河身上。
巧的是。
96年,西域屯河成功在上交所上市了。
如果經營實業,德隆實在不咋地。
但要說股市,老唐那是手拿把攥。
3個月以后,德隆便以2.51股的低價,收購了西域屯河713萬股的法人股,而當時的收盤價卻高達13.35。
一來一去,相當于何貴品給唐萬新的收購方案打了個1.88折。
這已經不是打骨折,這是腦袋一下全折了。
完全是親兒子才有的待遇。
拿到了股權后,德隆的持股比例來到了10.185,成為了西域屯河實際上的第三大股東。
為了掩人耳目,平息低價收購西域屯河股權惹來的風言風語。
老唐通過配股和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對西域屯河的直接持股比例稀釋到了7.36。
但暗地里卻不斷增持西域屯河的第一大股東屯河集團,并拿下了90的股權。
股權穿透后,持有了西域屯河21的股權,徹底的掌控了公司的話語權。
隨后的兩年,他又如法炮制,先后完成了對沈ap;陽合金和湘火炬的并購。
老三股齊活了。
公司大了以后,分歧就多了。
德隆內部最大的分歧,就是對公司發展戰略的分歧。
大哥唐萬里認為德隆應該以實業為主,金融為輔。
而唐萬新則反過來,金融為主,實業為輔。
在德隆內部,戲稱為唐大路線和唐四路線。
但實業的發展需要時間,遠沒有金融市場來錢快。
再加上唐大留在京城,協調德隆和政府的關系,遠離了德隆魔都大本營。
所以,漸漸整個德隆集團都走上了唐萬新為主的金融為主戰略。
第一,發展實業資產,釋放利好消息抬高股價;
第二,在股市上坐莊,低買高賣割韭菜。
當老三股割的差不多后,又收購了重ap;慶實業、中燕股份和天山股份這三個韭菜地繼續割。
巔峰時期,德隆擁有24705個股東賬戶,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莊。
但沒有實業的支撐,終歸不能長久。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
德隆最后還是把自己玩死了。
“一個清醒地制造危機的賭徒,一個夢想把火山化作金礦的狂人。”
徐良心里默念著財經雜志對唐萬新的最后總結,情緒有些惆悵。
唐萬新和他的德隆,幾乎就是另一個版本的他和紅巖。
一樣的橫跨金融和實業,一樣橫跨多個行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