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泛娛樂,尤其是互聯網和電信業務,正在迅速發展,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以維旺迪的投資風格,他們更愿意出售威立雅,換取資金投入電信、互聯網和泛娛樂業務。”
徐良微微點頭,環保產業尤其是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業務屬于公共事業,本就是微利產業。
對于有野心的ceo很不友好。
原因很簡單。
在歐美,ceo是打工人,是靠著公司的業績生存,業績好,獎金就多。
業績差,獎金就少。
就環保產業那吊樣,再怎么折騰,利潤也高不了。
所以維旺迪果斷的轉型了。
而且一頓買買買。
買買買,威立雅財務數據暴漲。
市值高了,投資人高興;獎金大把的拿,管理層也很高興。
公司垮了。
關我屁事,我就是個打工的。
辭退?
辭退就辭退,反正這么多年錢也賺夠了。
這就是歐美絕大多數職業經理人的心理。
最典型的就是雷曼。
雷曼倒了,管理層卻拿著3.85億美元的獎金舒舒服服的退休了。
還有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aig,老美花了1700億美元避免它破產,但挺過危機后,轉頭就給自己公司的高官發了4.5億美元的巨額獎金。
向造成破產危機的金融產品部門高管,支付高達1.65億美元的獎金。
諷刺嗎?
美林和花旗的高管表示很正常。
前者管理層分了45億美元,后者管理層分了53億美元。
相比之下,雷曼和aig就是弟弟。
無恥之極的騷操作直接把老美紅脖子們氣瘋了,轟轟烈烈的發起了占領華爾街運動。
但沒吊用。
高管們該拿還是拿。
歐美商界管理層中心制就是這么牛叉。
當然這也跟股權太分散有關系。
徐良略作沉吟后。
“如果我來收購威立雅的話,你覺得維迪旺的管理層會松手嗎?”
“會。
但他們肯定會開一個讓您肉疼的高價,或者要求您拿出鴻蒙游戲做籌碼。”霍巖道。
“這確實是福煦那老頭子的風格。”
“徐總,如果您真打算收購威立雅的話,可以從二級市場收購。
這幾年維旺迪一直甩賣威立雅的股份,只要您時間拉的足夠長,徹底收購或許有點困難,但成為大股東的話,就容易很多。”
徐良微微頷首。
現在威立雅環境集團的市值不到84億歐元。
以徐良的財力收購起來算不上難。
唯一需要擔憂是法國政府的審查。
“徐總,威立雅主營業務是公共事業,回報率很低。”
霍巖提醒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公共事業的投資回報率確實低,但也很穩定。”
他旗下不缺回報高的投資,蘋果、亞馬遜、googe的投資回報非常高,缺的是回報穩定的產業。
什么叫回報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