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夏長勝的電話后,徐良把漢華的半年報拿了出來。
現在他旗下所有的公司,資產最多的是紅巖基金。但現金最多的一定是漢華。
04年的時候漢華擁有606.5億美元的總資產,其中現金資產236.5億美元,總負債101.8億美元。
凈資產504.7億美元。
進入05年后,漢華有幾筆巨額收入。
第一就是重新募資的太平洋2號基金,凈收益180億美元。
第二就是05年1月份到期的印度洋1號基金。
孫振平作為忠實的徐良粉絲。
他負責的印度洋1號對沖基金基本就是摸著徐良過河。
徐良投資什么公司的股票,他就投資這家公司的股票和債券。
唯一有所區別的是,他不會使用太高的杠桿。
1號基金募資30億美元,只用了3倍杠桿。
年均增長率雖然不像徐良那么變態,動輒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兩百。
但也有63。
總計獲得了37.8億美元的收益。
不過按照漢華的規章制度。
63的回報率,漢華只能拿到總回報的30作為服務費和管理費。
也就是11.3億美元。
再加上扣稅。
實際凈利潤7.35億美元。
再就是華夏幣浮漲。
通過收購德隆金融資產,再加上投資國內各個公司的由頭,漢華總計轉移了近千億華夏幣進入國內。
今年6月份,上面終于下發政令,華夏幣升值。
截止現在,華夏幣兌美元的匯率已經從1:8.26,增長到了1:7.56,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直接讓漢華這筆資產浮漲8.47。
還有包括漢華倫敦辦公室、漢華京城辦公室等機構的投資收益。
以及賣掉南孚電池、賣掉禹王環保等公司的收益。
最后,漢華龐大的現金流,也不是放在賬上讓它貶值。
基本都投資包括國債、固守以債券等低風險資產。
凈收益不高,也就5左右。
但耐不住基數太大。
兩百多億美元,每年浮漲5,就是十多億美元。
完全能覆蓋漢華的行政成本。
綜上這些,整個漢華集團截止05年6月底,獲得凈收益221.45億美元。
這是現金。
至于漢華在美國次貸市場上的收益,基金還沒到解封期,所以暫時不計算在內。
當然除了凈收益也有支出。
比如收購青島啤酒,支出了110億華夏幣。
私有化富華地產,支出了73億美元。
收購昆侖科技、百佳超市、張裕葡萄酒等公司,總計支出40億美元。
至于給曼聯集團的15億英鎊,這是貸款,后面會做成資產支持證券賣掉,把現金收回來。
所以算不上負債。
再加上其它一些雜七雜八的支出,漢華截止05年6月底,總計支出了大約130億美元的現金。
綜合計算下來。
05年半年下來,漢華獲得了92億美元的正向現金流。
讓自己的現金儲備,成功的攀升到了328.5億美元的新高度。
除了現金流,漢華的資產也大幅增長。
支出的130億美元大部分轉變成了資產。
再加上漢華持股的奈飛、攜程、網易、蒙牛等公司市值上漲,只是這部分就給漢華增加了近40億美元的權益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