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徐良心動了。
農資連鎖店的利潤其實很低,比超市還低,平均在10%左右。
但農藥的利潤就高了,差不多在20~30%。
如果德農農藥的銷售額過百億,主營業務利潤起碼能超過20億華夏幣。
再加上營收同樣過百億,利潤不低的化肥。
德農也算是真正成長起來了。
想到這里,徐良心里便有了決定。
“誰還有其它意見?”
眾人又不是傻子,都看得出大老板已經心動了,便沒有再費唇舌。
“既然沒意見,那會就先開到這。”
道了聲‘再見’后,眾人紛紛下線。
“李姐,把老胡剛才的想法記下來發給劉強西,讓他去跟浙省方面談,談下來就把京東方最后一條七代線留在杭城。”
李金玲點了點頭。
“徐總,廣陵方面給我們發來一條邀請函,而且特意表明愿意用亞星客車交換京東方七代線。”
“亞星客車?廣陵已經收回去了?”
亞星客車是國內主流的客車生產商,2000年前后,亞星連續7年成為國內客車的銷冠,市面上跑的長途大巴都是亞星、黃海。
公司掙錢了,圍上來的牛鬼蛇神就多了。
其中有大佬的親戚開了一家汽車零部件廠,從亞星拿單子,然后轉包給國內其它零部件廠家。
主打一個:我不生產零部件,我只是一個零部件的搬運工。
啥都沒干就賺了大錢。
可happy了。
但公司生產成本提升了,為了賺錢,整車價格肯定也要漲上去。
以前客車廠不多的時候也就罷了,沒太多選擇,不買也要賣。
但大人啊,時代變了。
不說蜂擁進入國內的國外廠商,國內也冒出了中通、宇通、金龍等競爭對手。
亞星的銷量不出意外的大滑坡。
2003年巨虧1.48億元,銷量也從巔峰時近萬輛,滑落到4600多輛。
廣陵方面一看門面企業就要黃了,自然不干。
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改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顧雛軍的格林柯爾進入了廣陵的視線,雙方一拍即合。
03年底,老顧以4億元高價收購了亞星客車60.67%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轉過年來就爆發了華夏商業史上著名的‘郎顧之爭’。
朗是郎顯平的郎,顧是曾經的華夏白電大佬‘科龍電器’,落魄豪門‘美菱冰箱’的大boss。
算上亞星客車,以及襄陽軸承,共同構成了華夏商界大名鼎鼎的格林柯爾系。
老顧跟德隆的唐萬新一樣,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個有理想的創業青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