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想發展高科技,尤其是芯片產業。
基本上沒什么機會。
因為當時基本上所有芯片公司都是id模式。
設計和生產一把抓。
包括英特爾,ib,以及張仲謀的老東家德州儀器無不如此。
甚至ad也有自己的生產線,只不過2008年才賣給了沙特財團,改名格芯。
面對大佬們強大的先發優勢,以張仲謀為代表的彎彎廠商們頭皮都撓破了,終于想出了一個彎道超車的辦法。
把設計交給客戶,自己不參與設計與客戶競爭,專注芯片代工。
把更有限的資源集中到一個點上。
而且有了芯片代工廠,芯片設計公司就可以以極小的代價來設計芯片。
只需要把最后的芯片設計文件,交付給生產廠家就可以了,極大的降低了設計行業的門檻。
這樣,芯片設計就不再是巨頭才能玩的游戲。
必然帶動更多的玩家進入這個領域。
玩家多了,才能打破巨頭的壟斷,作為代工廠商的彎彎商家,也能獲得更多的訂單。
可以說。
這是芯片產業最偉大的一次商業模式的創新!
基于上述想法。
熟悉西方ic行業玩法,已經53歲的老張,成立了主打芯片代工的‘臺積電’。
但是。
彎彎的第一家半導體廠商,并不是臺積電,而是聯電。
并且在張仲謀來彎彎前就有了。
聯電麾下也有一員后來大名鼎鼎的干將——曹興誠。
老曹在1974年進入孫運璿創辦的工研院,加入rca項目。
得到去美國學習的機會,成為半導體行業的大牛。
1982年,彎彎第一家半導體電路公司聯華電子成立。
這時的聯華電子既做芯片設計,又做芯片制造,標準id模式企業。
當時還是一個工研院工程師的曹興誠,便力排眾議主動爭取機會,從工研院電子所獲調聯電副總經理,其后更進而接任董事長職務。
曹興誠在管理聯華的時候發現,又做ic設計又做制造,兩頭不討好。
這種情況下,他突發奇想,想到了專注芯片代工的策略,據說還專門去向張仲謀進行討教。
按照他的說法,回到彎彎擔任工研院院長的老張,剽竊了自己芯片代工的想法。
老張的回憶則是另一個故事。
他本來以為來彎彎就是擔任工研院院長。
結果上任兩個星期,李國鼎便找他商談,說政府想以合資的方式,建立一個超大型半導體電路制造公司,請他主持。
老張說:芯片代工的想法是自己跟李國鼎交流中,針對彎彎半導體問題而想出的解決方案。
兩個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是成王敗寇。
臺積電成為芯片代工產業的第一,也成就了張仲謀彎彎‘半導體之父’的美名。
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兄弟鬩墻,都無所謂了。
總之,一種嶄新的模式已經誕生。
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總結說:臺積電的芯片代工模式。
“創造自己的行業,也創造了客戶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