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華旗下各大辦公室自由度很高。
雖然他們沒能參與總部的‘祝融計劃’,但在徐良的授意下,也組建了各自的對沖基金做空股市。
就是數額不太大。
普遍都是幾億,十幾億美元的樣子。
但盈利都不錯。
徐良繼續道:
“前兩天港島的財經頭條看了吧
宋家在澳元合約上面虧損了147億港元。
股價兩天之內跌了80%,連港島證監會都宣布介入此事了。
顯赫三代的宋家,輝煌恐怕到此就要落幕了。”
霍巖嗤笑了一聲。
“報道我看了,這個雷確實挺大。
宋智健的女兒作為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她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不僅沒能做好風險評估。
危機初步顯現出來的時候,也沒有及時止損。
反而選擇了死扛到底
僥幸心理害了他們。
同時,他們的信息披露也存在很大問題。
股民一直不知道華信泰富還在進行外匯投資。
現在爆這么大的一個雷,股民肯定不會買單。
我看有人準備對宋家為首的管理層發起訴訟了。
欺詐,就是最合適的理由。”
徐良微笑道:“事實上,從7月下旬開始,國際貨幣市場就出現了異動。
澳元兌美元的匯率不斷地下跌,三個月時間跌了超過30%。
這么大的波動,宋家這反應,確實讓人摸不到頭腦。”
“不止如此。”霍巖繼續道,“他們跟投行簽訂的澳元合約也挺令人詬病。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華信泰富頂多賺5000多萬美元。
虧損卻沒有上限。
這顯然是讓旗、匯豐、渣打、德意志銀行等外資銀行聯手坑了。
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真正的夠專業,即使要用澳元合約對沖礦山項目的貨幣風險,也不應該簽署這種不平等合約。”
徐良輕輕點頭,微笑道:
“這些外資銀行今年以來受傷嚴重,流血不止。
如果不找幾個冤大頭填補一下損失,恐怕活不過今年的圣誕節了。
好了,不說他們了,說說你們的英鎊兌美元合約吧。”
霍巖點頭后笑道:
“我們倫敦辦公室跟華信泰富是反著來的。
他們是看漲澳元兌美元,而我們是看跌英鎊兌美元。
今年年初的時候,根據官方匯率,1英鎊可以兌換2美元。
昨天,英鎊兌美元匯率正式跌破了1.7。
降到了1.6589。
看這樣子,接下來肯定還會跌。
恐怕會跌到1.5、1.4的位置去。
假如合約到期后,我們按照1.4的匯率履行外匯期權合約。
只需要費140億美元的市場價買入100億英鎊。
然后把這100億英鎊轉賣給對手。
收下他們支付的200億美元合約價。
即可凈賺60億美元。”
徐良笑容滿面的聽著,當初索羅斯狙擊英鎊也是這么玩的。
借入英鎊,然后打壓英鎊匯率。
最后再換成美元賺點差價。
不過他們可沒主動打壓英鎊。
是英鎊本身因為金融危機而發生匯率崩潰的,他們只是守株待兔而已。
“我記得去年的11月份,英鎊兌美元的匯率最高好像達到了2.1”
霍巖點了點頭。
“更準確的數字是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