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一張保命符,或者叫枯木逢春,活出第二世。
許多存世幾十年、上百年的老牌企業。
都經歷過一次或更多次的轉型升級,不然早就玩完了。
像微軟就依托押寶云計算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
要是微軟稍微遲疑了那么一會兒。
錯過了云計算大爆發的黃金時期。
微軟大概率也不會垮,甚至比甲骨文可能還要強一點。
但絕對無法成為萬億乃至兩萬億美金市值的巨頭。
一次重要決策,一個創新業務。
王朝續命至少二十年啊。
……
火箭、飛行汽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半導體……
李光楠心情沉重。
作為昆侖研究院的副院長,他發現昆侖工業這攤子鋪得過于大了一點。
這也做,那也研究,過于耗費資金。
他再三思考和猶豫后,還是決定開口提醒一番:
“徐總,我說句不當說的話。
目前集團的資金流很緊張。
進項雖不少,但花出去的更多。
大規模盈利的業務只有消費電子。
或者更具體一點,昆侖手機通過高定價在年銷量只有幾百萬部的時候就實現了盈利。
可這些盈利又都投入新手機、新產品的研發當中了,無法給集團輸血。
其它消費電子產品,比如電腦、外接等設備,以及智能家電和能源事業群雖然盈利規模巨大,但利潤很薄。
而且能源事業群則進軍了光伏領域和動力電池領域。
這兩大事業群想要保持高速發展。
接下來可能還需要集團在財務上面提供一定支持。
航空航天、昆侖東方和半導體子集團,基本還處于研發投入狀態。
尤其是后兩者。
想要追上國際水平,每年都要吞掉5~10億美元的研發資金。
集團旗下除了大疆取得一定銷量成績。
暫時還沒有其他成熟的技術和產品投向市場,因此也就沒辦法取得營收。
昆侖商城只銷售我們自家的產品,規模較小,可暫時忽略其虧損……”
包括徐良在內,一眾高管都認真地聆聽著他對于集團業務的評價。
老李同志是個閑不住的人。
對國產科技事業的發展尤其上心。
他擔任昆侖工業集團的顧問和研究院副院長后。
一直奔波于大江南北,去各所大學做匯報演講。
號召有志青年投身科技事業。
此外,他也沒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
一直密切關注著昆侖工業的各個產業發展。
此時說起昆侖工業內部存在的問題。
那絕對是有的放矢,沒有半句錯漏。
“昆侖工業整個集團,今年的研發投入高達一百多億。
研發投入強度、絕對值在國內民營企業中絕對排的上第一。
比一向以高研發投入著稱的菊花廠還要強一線。”
李光南望著徐良,嘆了口氣。
“我建議我們的步子不要邁得太快了,緩一緩比較好。
等一個事業群開始擁有自我造血功能了。
我們再去開辟下一個新戰場,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