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可以借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去海外挖點人才回來。
昆侖工業名義上設立在硅谷的國際總部。
實際上是我們的流動兵站。
他們也該發揮作用了。
讓他們給硅谷的獵頭公司發一筆大單,給我弄幾千人回國。”
“幾千人?
硅谷有那么多華人華僑?”
林世偉忍不住道。
徐良微微一笑。
“網上不是有人說嗎?
十萬清北復交的學生闖蕩硅谷。”
“哪有那么多。”
昆侖工業hr曾仕維連連搖頭。
“不過兩三萬人,肯定還是有的。”
徐良笑了笑。
十萬人是十年以后的說法,但現在也少不到哪里去。
特別是現在國內互聯網和科技大廠的待遇與硅谷大廠還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選擇回國進行創業的人,其他人更愿意待在硅谷。
“這是一個方向。
另外一個方向,咱們是不是也可以嘗試聘請外籍工作人員?”
徐良:“一家國際大廠,那肯定不止有本國員工。”
雷俊問道:“徐總,你是說在海外設立分公司和本地運營、研發中心?”
“包括……但不限于,我想聘請外國人到華夏來工作?”
雷俊愣了一下,很快思索起可能性。
聘請一兩個乃至一支外國專家隊伍到華夏工作,其實不足為奇。
不過他知道,一兩個人不值得大老板開口。
他既然說了,肯定是指規模化引進外籍工作人員。
“徐總,美國白人怕是不愿意到華夏工作。
人生地不熟的,文化、生活習慣、環境,都與他們的生長環境大不相同。
除非你加錢,可這樣成本就太高了。
破壞了薪酬體系,也不太經濟實惠。”
徐良微微點頭。
這也是他為什么主要聘請華人華僑的原因。
尤其是大陸留學生,讓他們回國工作,更容易說服,流失率也要低一點。
“美國人不是我們的主攻方向。
即使招聘美國人,也只招頂尖科學家。”
徐良目光緩緩從眾人身上掃過。
“這個世界上的頂級人才雖然是美國最多,但也不全部集中在美國。
大毛和二毛家也有很多頂級人才。
現在這倆兄弟經濟不太好。
頂尖科學家要么無用武之地,要么掙不過賣茶葉蛋的。
我們只要錢給到位。
肯定還是有專家愿意為五斗米折腰的。
我們這太平盛世,而大毛、二毛日子越過越差,聰明人都知道該怎么選。
大毛依靠幫人發射火箭,送送外賣,勉強能掙點錢。
但日子還是緊巴巴的。
估計他們的航天專家不太好挖。
而且大毛可能還要阻止技術泄露。
但是我們可以挖二毛的航天專家。
二毛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繼承的軍工遺產真的成為遺產了。
聽說我兔都淘了不少好東西和專家回來,我們也一樣可以。
大毛的數學、計算機等工科專業的教育水平都很不錯。
我們就去挖點這方面的人才。”
這可不是徐良獨創,菊花廠里面就有很多來自大毛的專家。
菊花廠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揮師進軍大毛市場。
不斷深耕,早在2007年就成為了大毛電信市場的領跑者。
雷俊和hr曾仕維的眼睛亮了起來。
大老板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李光楠這時候也開口了。
“挖人確實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不過從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我認為我們要好好考慮一下對人才的培養。”
徐良說:“李院士有什么好辦法?”
李光楠笑道:“校企合作。
清華有個姚班。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