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都是底層小人物,或者說是普通人。
在唯才是用的制度中,教育是脫貧的穩當路線。但在現代,每個人都能成功嗎
身為家里第一個識字的人,該如何選擇大學又如何負擔要存上多年,才夠的四年大學學費
和每年應屆畢業的200萬名大學生,一起成為找不到工作的“蟻族”,是什么滋味
要是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賣明知不值錢的文憑給其他人,又該怎么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真的還成立嗎
一行行字幕從眼前飄過。
周游扭頭看了下陳為君“有電視臺播嗎”
寫的一點都不委婉,雖然這不是教育的全貌,你不能全面的拍嗎多選幾個人物,別以偏概全啊,雖然你說的是事實,但我不能寫啊。
陳為君尷尬的撓了撓頭“沒,我們電視臺都不敢播,全世界到時候70多家電視臺播出,全部免費。”
周游沉默不語,這部片子原來剛播發的時候還能看到,后來幾乎就看不到了。
“下次你好歹粉飾一下,不要這么直接”周游也是氣,多少好的紀錄片都因為太直接,然后就消失了。
糊上一層道德的外衣嘛
說完繼續觀影。
三個主角,三個故事。
混日子完成指標的招生老師,
高考失利的農村貧困孩子,
普通本科學校的應屆畢業生。
三個人都遵守著同一套價值觀,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改變貧窮現狀。
招生老師抓住這個心理去畫餅騙人,無數個普通貧窮家庭也就這么著了道。
記錄片里的三本畢業生,就是這樣一個過濾器下,過濾出來的縮影。
畢了業依然迷茫,為了生活滿足溫飽,而忙忙碌碌。
沒有時間去思考和享受生活。
里面招生老師的一句話,周游到現在記憶猶新“他們只會欺騙農村孩子,因為城市孩子的父母“太聰明”,不上當啊”
“越是老實人,他越聽你忽悠”
沉浸在紀錄片的世界里,時間過得很快。
看完之后,周游長舒了一口氣,哀民生之多艱。
普通人受到層層剝削,三教九流都想來分一杯羹,直到最后沒羹了。
“陳導,這個小女孩怎么樣了到時候我來資助下”周游原來就是自身難保,但仍見不得窮苦人掙扎,現在有了機會,肯定要贊助下。
陳為君愣了一下,不知道是在發呆,還是在自責,或者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為力,他也只是一個紀錄片導演,也沒資格改變,也沒能力多少幫助。
就這樣默默的看著周游,感覺他身上微微散發出一絲光芒,溫暖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
“行,到時候我來聯系”陳為君答應了下來。
周游看著陳為君說“我也不是圣母,只是看到了,心里有點痛,能幫就幫一把,我能力也有限,只能幫我遇到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