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來了至少兩萬步軍吧?
這么大的聲勢,擺明了要將他們圍殲啊。
于是乎,一部分尚未進入隘道的騎兵當機立斷,撥馬回轉,朝遠方的曠野中竄去。
另有數百已經進入隘道,但入得不深的,亦紛紛回首,向后潰退。
兩側山塬上的弓弩一刻不停,時不時有落石砸下,匈奴騎兵損失慘重。
狼狽回到南側入口之時,見到大隊步卒,連沖都不敢沖,竟然奪路而逃。
輔兵丁壯們本來還心中惴惴,擔心會不會被匈奴騎兵沖垮,待見到他們只想著逃命,還手都不敢時,勇氣暴增,紛紛加快腳步,攔了上去。
長槍戳刺、木棓砸人、鉤鐮槍鉤馬腿,殺得匈奴人仰馬翻。
戰爭是勇氣和意志的較量。
這些輔兵丁壯們戰斗力其實很一般,正常情況野戰,估計要被匈奴騎兵玩死。
但在這會,他們卻士氣高漲,鼓噪而進,勇不可當。
反觀匈奴人,腦子里只有逃命一個想法,敢于停下來組織反沖擊的人極少,且很快就被淹沒在了洶涌的步兵人潮之中。
輔兵丁壯們也不管這些逃跑的匈奴騎兵,任其自去,然后稍稍整了下隊形,沿著隘道,從南向北進攻。
隘道內還有少許殘存的匈奴騎兵,見到后方來了晉兵時,亡魂大冒,拼了命地催馬,向北逃竄。
看,這就是排兵布陣的奇妙之處了。
三千輔兵丁壯如果安排在隘道北口,就會直面奪路而逃的匈奴騎兵,這時候會發生什么事難以預料。有極大可能,這些人要被沖垮。即便不垮,也要付出難以想象的慘重損失,畢竟他們裝備很差,戰斗力也不行,更無多少戰斗經驗。
但如果你把他們放在敵軍屁股后面,在敵人心無戰意的情況下,就能超水平發揮。
非老于戰陣之輩,玩不出這種花樣。
輔兵丁壯沖進來后,東西二塬上的牙門軍將士也下了山,與其匯合。
隘道中全是人馬尸體,血腥氣沖天而起。但兒郎們卻十分興奮,并力向北,殺聲震天。
路上遇到匈奴傷兵,直接仁慈地補上一刀。
遇到落單的賊人,遠了射箭,近了長槍戳刺,殺得十分痛快。
而在此時的隘道北口,段雄率領的具裝甲騎沖了三四次后,終于沖不動了。
他們的戰果也是驚人的:直接斬殺了超過三百匈奴騎兵,更是直接打散了他們的建制,令其喪膽,慌不擇路,莫有斗志。
章古、余安二人在隘道中匆匆一點計,殺賊逾千。
隘道南口亦擊殺賊人四百余。
他們這一通埋伏,以輕微的傷亡代價,獲得了斬首一千八百級的效果,可謂輝煌的大勝。
而且,據抓獲的俘虜指認,還有一位名為呼延宏的外戚子弟被亂箭射死……
戰斗并未完全結束。
劉靈在沖到距陜縣數里之處時,遇到了回返的七百余騎。
這些人要么是在前面探路的輕騎,要么是被章古、余安二人放過的前隊,聽聞后方遭到埋伏之后,立刻返身馳援,結果半路遇到了狼狽奔來的劉靈。
劉靈身邊只有兩百余騎了。
眾人停下歇馬,吃些食水,并派人收容散卒。
至午后,又有三四百騎來投。
看著漸漸壯大的部伍,劉靈驚魂稍定,長嘆一聲后,對眾人說道:“沿原路返回已然不可能,不如一路向東,找渡船返回北岸,如何?”
眾人也沒什么心氣了,紛紛應是。
出征之前,他們是氣勢逼人的五千騎兵,仿佛天下之大,隨處都可去得,沒人擋得住他們,沒人追得上他們。
如果邵賊主力仍在大陽,那么他們就發揮騎兵超卓的機動性,奔襲百里,將浮橋占住,乃至破壞浮橋,把邵賊的主力大軍堵在北岸。
到了那時候,他就只能倉皇東撤,翻越王屋山,出軹關陘,進入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