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有詔,屠滅作亂之人后,于安定、略陽二郡交界處置祖厲龍驟府,自并州招募一千二百府兵余丁徙鎮。
庾亮估摸著,天下大概已有十一二萬府兵了,將來會不會鼓動著朝廷向外擴張,以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比起太學、國子學,武人對官爵的渴望更讓人憂心。
或許所有人都低估了這個以武功為進身之階的群體對天下風氣的改造。
對,就是改造。
最離譜的是,庾亮發現一小部分士人居然開始書寫歌頌軍功、邊塞的詩賦,這股尚武的風氣一旦刮起來,真的讓人無所適從。
置身于這股大潮之中,個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
六月十五,庾亮回到了長安。
五月麥收之后,相當一部分田地已種上了黍豆,郁郁蔥蔥,煞為養眼。
這是長安附近最好的田地,絕大部分都分給了世兵,成為了軍田。
城墻之外,鐵匠鋪連綿不絕,大部分是最近半年新設的。
老鐵匠被迫多招了不少徒弟,日夜不停地打制器械,為戰爭做著準備。
聽聞河西郡那邊有牧人放羊時,羊蹄子不小心刨出了石炭,土人用來引火,非常方便。
庾亮奇之,遂到故紙堆里查找,這才知道原來漢代就有人以此燒火了,但他也算走南闖北了,
平日里卻未聽聞過此物。
諸葛恢卻說曹魏時有人在關中用過,稱之為「石薪」。不過老實說,直到現在關中幾乎還是見不到用此物燒火之人,可見并未流行開來,
諸葛恢令匠人以此冶鐵。消息傳到洛陽后,被天子下詔制止。他的態度很明確,官民燒水做飯可用此物,但冶煉兵器只能用木炭,不得用石炭,說是石炭冶煉的兵器易「脆折」,不如木炭治煉的好。
庾亮很不解,但他不打算深究。不讓冶鐵就不讓冶鐵唄,但可以賣給長安官民嘛。事實上他已經遣人在關中各處察訪了,看看哪里能開采石炭,這是一樁不錯的買賣。
回到城中后,他徑直來到了庾府。
「大兄。」庾冰剛剛下直,見了便笑道:「天這么熱,還四處亂跑作甚?不如來飲杯茶水。」
所謂長安「庾府」便是他家,蓋因他四月份出任雍州別駕,于是便在此置宅。反倒是庾亮只領了個臨時性的使職,沒有置業,干脆住在弟弟家。
「不跑不行啊。」庾亮坐了下來,嘆道:「眼見著諸皇子都在外面忙差遣,梁奴只能在秘閣尋章摘句,他不急,我還急呢。」
「急也沒用,越急越壞事。」庾冰親手給兄長倒了一杯茶,勸道:「經營雍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兄長你也五十了,別太拼命。」
庾亮搖了搖頭,道:「梁奴食邑在此,東宮亦有關西僚屬,不好生經營,將來悔之莫及。」
庾冰默默品味著這句話,暗嘆一聲,太子一日不登基,兄長就一日放不下心,擔心出什么變故想到此處,他及時打住了。因為再深想下去,就涉及到你為何想要經營雍州?你有什么目的?
你是不是抱著什么最壞的打算?以關右之地,擁并州高屋建之勢,太子又想做什么?
什么事情都不能上秤,越上秤越難以解釋。
「兄長,輸送糧械之事可不能放下啊。」庾冰忍不住提醒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