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練成軍,看看戰力如何。
他現在對并州有種異樣的情感,覺得這里什么都是好的,無論胡漢。雖然他知道這種情緒有點不對,但人還有親疏之別呢,作為兩次巡視過的并州,多一些好感是正常的。
「孤聞岢嵐七縣戶口不少,很多百姓其實在山下沒分到多少地。這么多人聚在一起,總不太美,或可自狹鄉遷往寬鄉。」邵瑾吩咐道:「可寫一份奏疏,請示天子。」
「是。」袁耽自覺應下了。
「高柳鎮已看過了,明日去旋鴻池巡視一番,然后一一」說到這里,他看向此前一直坐在旁邊沒說話的元真,笑道:「去涼城看看。」
旋鴻池也和以前不一樣了。
自段文鴦于數年前病逝后,二子入朝,一子掌控舊部。
代國廢藩置郡后,該部又被編戶齊民,為此發生過小小的動亂,后被平定一一對這種長期管理的熟蕃部落,單于府甚至沒出動大軍,而是和平解決了。
巡視完畢后,邵瑾沒有自旋鴻池西進,經參合陂前往涼城,而是南返,沿著武周川西進,于五月十五日抵達武周鎮,停留兩日。
兩日間,東宮左右衛、黑稍左營與鎮兵進行了一場講武。
邵瑾并非一點不通軍事,在他看來,武周鎮兵比東宮左右衛精銳,若真正交手,東宮衛軍大概能咬牙苦撐一陣,最終還是會落敗。
但黑稍左營則不同,講武之時,令行禁止、殺氣沖天,隊列變幻快速,讓武周鎮兵難以招架。
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若將來連禁軍也墮落了,不如現在能打了,豈非外重內輕,太阿倒持?
好在高柳、武周二鎮將官都是流官,非世襲,不然真要睡不著覺了,但這樣總不太好·
當然,造反也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事實上很難。
若非實在天怒人怨,誰吃飽了撐著造反?
對這些邊塞鎮兵,當恩威并施,朝廷的威已然足夠了,還需時不時給點小賞賜,提拔一些將官入朝。
如此,似乎也能改善一下朝堂上的風氣,即少一些風流,多一些陽剛一一說白了,要給人上進的通道。
治大國如烹小鮮,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想到這里,邵瑾也有些茫然,總覺得最近受到的沖擊有些大,腦子都要亂了。
五月二十日,大軍抵達涼城縣,于鹽池畔扎營。
這個時候,他收到消息:朔州刺史、趙王正在定襄郡督促營田事務。
他沒有猶豫,立刻請人西行,邀三兄來此一敘,不過很快又止住了使者。
想了想后,決定親自西行,畢竟三兄是刺史,不好擅離轄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