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人的價值觀不一樣
鐘老板說某些銀元“品相不好,像八九十歲老奶奶臉上的皺子,這比喻打的有點夸張
如果用紙幣,或者其它紙類物件這樣打比方,倒是很像。
但話糙理不糙。
把銀元稱重過后,肯定沒有問題,重量都在268克左右,誤差范圍在01克以內,很標準。
隨便拿起兩塊仔細查看了一下,鐘老板說是真的,銀元他有研究,家里就有一些。
“武老板,這些八年的銀元多少錢一塊”
發現都是真品,他跟武元勝商量起了價格。
“八年的是袁大頭幾個年份中最少的,品相這么好的就更少了,我說個不還價的價格,一塊就按4000,你看能不能要。”
晚上在家沒事的時候,他上網也會了解一些藏品當前價格方面的信息。
知道目前普通品相的八年袁大頭價格基本在三千左右。這種好品相銀元的價格,目前能賣到四千以上,過幾年,賣六七千都有人收購。
收藏里面,品相很重要。
“行那就按4000,這些我要了”
鐘老板考慮了一會兒后說道。
商量好袁大頭的價格,武元勝又把鎏金佛像拿了出來。
這是一個佛祖的造型像,也是高坐蓮臺的那種,佛像莊嚴,鎏過金,品相也很好。
這樣的物品,肯定沒有固定的價格,遇到喜歡的人,都是隨口喊,圈子不同,價格不一樣。
要是在普通人的圈子,這東西或許就幾千塊錢,到了有錢人的圈子,幾十萬都有人購買。
消費能力不一樣。
同樣是一種水果,不同的地方,價格不同。
“鐘老板,你先好好看一下這佛像,要是喜歡我們再談價,不喜歡我就收起來”
賣東西,肯定要賣給喜歡它的人。
他這樣說,鐘老板拿起佛像仔細看了起來。
“這佛像應該能到清末民國時期,看包漿就能看出來,你說一下多少錢”
過了大概兩三分鐘,他看好了,問起了價格。
“伱也說了,這東西是對的。佛像這幾年收藏的人多,行情也好,一般都在10萬往上的價格。
一些年份早的,栩栩如生的佛像,幾千萬的都有。
我也不多說,最低價15萬,低了這個價格,我不出手”
15萬的價格,對于真品佛祖釋迦摩尼造型像來說,并不高。
“這個等會兒再說,你不是說有羊脂白玉的玉佩嗎拿出來我看看”
沒有說要不要佛像,鐘老板說想看一下玉佩。
把佛像收起來,武元勝把“福壽”玉佩拿出來遞給了他。
佛像他不要也沒關系,東西在那里,總會遇到喜歡收藏的人。
拿著玉佩,鐘老板從隨身帶著的皮包里拿出高倍放大鏡,對著玉佩的表面看了起來。
作為經常跟玉石打交道的人,隨時帶著放大鏡很正常。
他一樣看得很仔細。
“確實是羊脂白玉我稱一下它有多重。”
過了幾分鐘,把放大鏡收起來后,鐘老板說出了他查看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