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主演,笑嘻嘻的過去拿西瓜吃去了。
劉伊菲反而眉頭緊鎖,有點焦慮“我感覺我拍攝技巧有點欠缺。”
她是導演起來漸入佳境,但是對于拍攝技巧方面一直不滿意。
李牧一聽,便知道劉伊菲和其他新導演一樣,陷入了誤區之中,也是很多新人導演犯的毛病,總覺得沒有大量的技巧,拍攝不夠巧妙。
這樣,電影似乎就不能成為一部佳作。
李牧細想了一下,組織了一下語言,和劉伊菲溝通道
“新人導演,或者說當你技巧嫻熟了之后,也不要過多的想著去炫技。技、法、道,技只是最淺的一個層面,也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層面。
一部好的青春片能打動人不是本身電影拍攝技巧運用的出色,也不一定要承載起青春的價值和思考,每個人有自己獨特而絢爛的青春,影片的意義就是勾起觀影人腦海最深處的青春回憶,引起共鳴。
一部電影的內核是一個好故事,能打動人的電影,可以有拍攝及技巧的欠缺但一定要內容為王。”
李牧選擇青春片作為給劉伊菲的處女作,自然是有考究。
前世九把刀也只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不是一個成熟的導演,甚至可以說他連半吊子都算不上。
那些年有很多缺點,編劇兼導演九把刀既缺乏剪輯功力也沒有駕馭一個好故事使之成為劇本結構的能力,他更無法在一部青春電影片中承載起有關青春的價值和思考。
某種程度上說,他只有能力去盡力完整地呈現那段他已經無法抓回,卻又不舍拋卻的回憶。
劉伊菲遇到困惑了,李牧才給她解答,就是因為只有人在遇到問題,產生糾結的情況下,才會印象深刻,才能有所領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牧便是如此,技巧的運用出色只是錦上添花,這東西可以熟能生巧,甚至只需要花多點時間去打磨即可,而如何教會劉伊菲將重點放在故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一部好的電影或者是文學作品想要感動觀眾和讀者,比較有效的方法無非兩種。
一種是通過主人公的遭遇或者經歷來激發受眾心底的人性、道德或情感共鳴,使其對作品中的虛構形象產生同情、憐愛或者其他感性反應。
這類作品往往需要具備很強的普適價值觀,也就是說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種族的觀眾都能認同的基本道德與人性準則。
比如對戰爭陣亡將士的敬佩、對被屠殺者的哀憐、對母愛的歌頌、人們在逆境中的拼搏或對夢想的執著等。有時候還會許多觀點同時闡述,比如描寫戰爭環境中戀人或者親人的分別,災難面前對死者的憐憫和對生者的祝愿等。
另一種就是通過作者的構思和刻畫,使作品中主人公的經歷具有與某一受眾群體或者個人相仿的可能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所謂“感同身受”。
這類作品”
劉伊菲在腦海里思考著李牧所說的話,李牧也沒有打擾,這部青春片,只要拍出勾引起人腦海最深處的青春回憶,電影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
就如同劉伊菲提出那段少男少女青春懵懂戀愛劇情時一樣,這才是能讓電影進一步的核心,所謂的技巧在這些能打動人心的內容面前,不值一提。
接下來兩天,李牧明顯感覺到劉伊菲對于拍攝技巧的執著放松了很多,鏡頭語言更多去體現人物的故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牧也沒什么好擔憂的,找的幾位主演的演技能夠支撐的起來整部電影,只要不偏離故事本身,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李牧回到帝都時,盜夢空間的首周票房成績也出來了。
首周五天斬下9300萬。
劉伊菲的熱度似乎在這電影的加持下,更上一層樓。
只不過劉伊菲本人還在閩南省拍攝的那些年
張藝某的山楂樹之戀月中就要公映了,不同于前作三槍拍案驚奇嚴防死守的宣傳策略,山楂樹在公映前一周就對專家及媒體舉行專門的放映場。
當天的媒體看片會也吸引了不少明星助陣,敬一丹、徐滔、陳楚生,孫紅雷與閆妮紛紛現身
這部文藝片,書迷們很期待。
“不虛此行”
“男女主選的很棒”
“張藝某調教演員的功力還是很強”
媒體對男女主角的表現絕大部分持肯定態度,對于稀缺新人的華語影壇,媒體們不得不佩服張藝某的眼光與魄力。
隨著媒體們的曝光,觀眾對兩人的期待也不斷調高。
“李導這就不跟著伊菲了”
邢愛那也知道李牧回來了,沒想到這才跟了一個多星期,就徹底撒手了。
“青春片,沒多難”
寧昊都沒把這類電影當回事。
邢愛那不屑的說道“是是是,你厲害不見你給我準備一部”
“咳”
“咳個屁,李導人家能培養伊菲出來,你看你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