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平米的攝影棚被劃分成了五個區域,中間最大的區域是拍攝場地,屬于攝制區,另外幾個區則被李牧分配給了后期cg組,剪輯組,燈光組和道具組。
劇組研討會上,攝影師們壓力有點大。
雖然他們經歷過火星救援的拍攝,但是這次的劇本和分鏡頭腳本和火星救援有太多不同了,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劇情都是發生在太空里的。
大多數太空科幻片,太空場景都只是背景而已,真正展開劇情的地方,都還是在地面或者飛船里,理論上還是在現實空間中。
可是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是太空視角,這意味著電影除了在飛船內的畫面,從頭到尾每一個鏡頭都需要cg來進行后期制作,這在影史上還是頭一次。
拍攝失重環境,幾十年來各大科幻電影劇組可謂是從零開始,不斷摸索,但直到現如今,也仍然還是一個拍攝中的大難題。
以往的劇組在拍攝失重環境的辦法中,有水中模擬,有吊鋼絲,還有其他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辦法。
比如有讓演員們在彈簧上往前跳,模擬在月球上的重力減弱的場景,當然那是一部50年代的月球片。
不過幾十年下來,人類拍攝失重的技術,也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了。
在拍攝人類失重鏡頭的歷史上,有兩部里程碑式的電影不得不提,那就是2001太空漫游和阿波羅十三號。
2001太空漫游采用了一個劃時代的拍攝失重場面的方法。
在一個圓環形的屋子中,固定一個攝像機,然后讓演員跑起來,攝像機錄下來的畫面。
同理,只要變換攝像機的視角,就能拍攝出仿佛演員在天上失重飛行的效果來。
不過地心引力這部,必須要采用全新的方式,不然達不到這么逼真的太空效果。
相信在地心引力之后,使用燈箱拍攝無疑會成為以后太空片的重要道具之一,這無疑也會是太空片拍攝史上的一大突破。
“放心,你們聽著我指揮就行了。”
李牧看到了他們眼神里的擔憂之色,壓力肯定是有的,安慰了一句。
什么類型的電影,第一次都會有些懵逼的,李牧也沒指望他們第一天就懂,拍個兩三天,估計就熟悉多了。
余楠和馬特達蒙等人則是看著劇本和分鏡稿,他們的拍攝難度很高,需要通過68根鋼絲繩的牽引,在特定的平臺內,模擬出太空失重的狀態,這和她們在航天局里訓練的失重有些差異,不過好在之前訓練過,應該不至于產生特別大的生理反應,比如說暈眩和嘔吐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拍攝,幾人也拿不準自己到時候能不能在那種狀態下正常表演。
“我覺得你們待會需要鍛煉一下如何鋼絲牽引下保持平衡的技巧。”李牧向主演們建議道。
“明白”
余楠好奇的看著燈箱,還有四周垂落的鋼絲繩,有些躍躍欲試。
馬特達蒙則是頗有些興奮道:“鋼絲設備已經能用了嗎我想現在試試。”
這些玩意,應該是男人的浪漫,馬特達蒙掩飾不住興奮的感覺。
“那這次男士優先,先看看效果。”李牧沒有拒絕,直接帶著幾人來到鋼絲繩前。
余楠和馬特達蒙迅速穿上保護衣,設備能同時支持三個人在空中,不過這次馬特達蒙先進行示范。
工作人員調試著電機,鋼絲繩就是由那些電機控制延長收縮,從而讓演員進行移動的。
“開始吧”李牧示意了一下,工作按下控制按鈕,電機旋轉,將鋼絲繩收縮卷起,馬特達蒙就被6根連接在保護衣上的鋼絲繩牽引著,緩緩升起,升到了半空中
劇組眾人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威亞設備,一個個好奇的圍在下方看著熱鬧。
“我感覺我現在酷極了,像極了那些能飛天的功夫片。”
馬特達蒙在上面高呼了一聲,還在空中霍霍了兩拳。
然而,好景不長,馬特已經在高空中開始搖搖晃晃了,沒辦法保持太好的平衡。
他在不停在控制自己身子,但是似乎越控制越容易搖晃,像極了那些南極企鵝,搖頭晃腦的樣子。
眾人看到他那樣子,忍住大笑起來。
“我覺得你還是欠點火候,馬特”李牧笑了笑道,第一次這樣很正常,練習個幾輪捉住重點就好了。
這個鋼絲為了模擬失重感,肯定是不會像傳統拍戲的那樣,能把人固定的死死的,所以才需要練習平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