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韋一聽,自然知道李牧想要他引薦的人是誰。
每個題材自然是有每個題材的主管地方,海軍題材一定繞不開海政電視藝術中心。
“嗯,這樣吧,我待會給你回個準信。”
“那就謝謝張主任了。”
“哪里的話”
掛完電話的李牧,輕輕敲了敲桌子,組局這事大概有個眉目了。
與此同時,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的唐靜接完張韋電話后也是一臉沉思。
“夢影傳媒的李牧”
“小趙,叫馮驥進來。”
唐靜隨即吩咐道。
不一會兒,一個短發男子,看上去三十多歲,帶著一絲文質彬彬的氣質走了進來。
“唐主任,您叫我”
“嗯,之前你把報告寫的“也門撤僑”的劇本,完成了嗎”
唐靜緩緩起身,坐在沙發上。
“初稿寫完了,唐主任,是有投資方愿意投資拍攝嘛”
馮驥有些激動道,這個劇本是他3月時,看到海軍“也門撤僑”行動的新聞鋪天蓋地,全國上下沉浸在歡喜和自豪中時有感而發,打算根據“也門撤僑”改編成電影。
憑他創作出永不磨滅的番號這種經典電視劇的毒辣眼光來看,這個故事絕對不差。
為此,他立馬向藝術中心領導打了個報告,領導也十分支持并催促他盡快完成初稿。
隨后幾個月里,他得到準信立馬展開調研,他去了一個潛艇支隊體驗生活學習潛艇戰術,找到當時事件的指揮員和隊員們進行采訪,忙碌了三個多月,劇本初成。
也門撤僑的政治指揮員夏平首長也親自將其命名為紅海行動。
然而略顯尷尬的事發生了,海政電視藝術中心一向專注電視劇制作,對電影可謂一竅不通。
這不僅讓馮驥犯難,也讓主任唐靜犯了愁。
而且在如今,主旋律電影并不賣座,這個“燙手山芋”感覺一時半會可能都找不到接手對象。
“不是有投資方愿意接手,而是夢影傳媒的李總似乎有打算拍攝一部海軍題材的電影,后天過來我們這洽談,我打算把你這部推出去,一同問問他這邊愿不愿意投。”
唐靜此刻就感覺李牧當真是及時雨啊,正巧準備想著出面找人看看有沒有愿意接手的,恰好有人主動過來了。
既然李牧有心拍海軍電影,那這一部紅海行動推過去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呀。
“明白唐主任,我這就去看看劇本還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趁著還有點時間再改改。”
馮驥立馬站起身來,十分的興奮。
“行,就這樣辦。”
唐靜點了點頭。
大圣歸來的票房在工作日出現了正常滑坡,周二,周三兩天均7000多萬的票房。
不過馬上就到了第二個周末,第二波井噴即將襲來。
周五,早上。
張韋和李牧先會面,一同過去西三環的海政電視藝術中心,這個引薦人在場自然會讓大家都沒那么尷尬,畢竟是初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