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鋼如今確實急了。
因為在2015年年底,他的一個負債的殼公司美拉傳媒被華誼10億現金收購,是和華藝簽了業務承諾保證的,需要2016年不低于1億元的凈利潤。
而且還不僅于此。
耀萊影視在《潘金蓮》開拍前,就以5億元保底票房協議,獲得電影20%的投資份額。
當影片票房低于5億元時,耀萊支付2億元的票房凈收益。
票房5億元至8億元部分,凈收益由耀萊獨享。
票房超出8億元部分,耀萊將獲得票房凈收益的50%。
而他又是耀萊影視的股東,這雙重利益之下,他怎么能不急。
自打《我不是潘金蓮》宣傳期到上映期以來,他是相當賣力的路演,可謂是業內勞模。
然而影片剛上映,而且馬上面臨周末,被萬達低排檔,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
萬達占據的市場份額大,而且因為背靠萬達廣場,其地段位置也上佳,是不少消費能力較強的人群的去處,而恰好這部分人群就是電影消費的目標人群。
于是乎才有了一封公開信,直接翻開華藝與萬達的“新仇舊恨”的事。
想靠著一直以來無往不利的“大炮”法寶,輿論先行,占據先機,順道還能給電影做宣傳,可謂是一舉兩得。
然而充滿戲劇的是,馮小鋼公開信后的兩個小后,王思蔥也不甘示弱,把矛頭指向馮小鋼。
王思蔥通過微博,并直接@馮小鋼,把《潘金蓮》排片問題及萬達和華藝兄弟之間的“恩怨”作了解釋。
“馮大導演,麻煩你說話別那么陰陽怪氣的,聽著惡心。
本來兩家私企的恩怨應該是兩家公司的事情,怎就因為你是大導演就能煽動網絡群眾和輿論來噴我們了?
咱就事論事,只準華藝挖我們有競業協議在身的高管,不準我們有任何不悅?只準你們排片擠走別人,不允許我們對你片的不看好而降低排片?”
講道理,沒有人和錢過不去,如果你這電影票房好,我們也一定會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你作為一個導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說話,豈不是更好?
你看夢影傳媒旗下的作品我們萬達院線就從未有過低排片,一直以來都是只有增加的份.”
王思蔥也不慣著馮小鋼,王健林不方便說的話,他可以毫無顧忌,比流量,他也不比馮小鋼差。
此時,曾茂軍正和王健林正開會談起這事。
“思蔥這番話倒是說得好啊,我們不方便說的他全說了”
曾茂軍笑了笑,他和王健林肯定不方便直接親自下場的,反正排片就這樣了,但是也不能不回擊,讓王思蔥出馬正好。
“他啊,整天在網上不知道搞些什么東東,不過這個馮小鋼倒是會借勢,這波宣傳下來,也是相當于給電影做宣傳了,當真是人精!
算了,不說這事了,傳奇影業那邊.”
王健林此刻壓根沒當回事,畢竟一部電影才多少錢,他想要的是萬達在全球影視業占據一席之地。
“還拿夢影傳媒舉例壓我?怎么不指名道姓就明著說李牧唄”
馮小鋼此刻看到王思蔥的話也是氣沖沖的,媽了巴子,這些年他還沒有這么憋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