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之時,不免對前路有些忐忑,那蘇辰年齡雖小可麾下兵馬強悍無匹,如今叫他進京,心里擔心會不會對他有所圖。
不過想起降將林光遠在說起帳中的話“侯爺麾下五萬之眾,又是經歷戰事之兵,與大將軍相比不遑多讓。”又有了一些底氣。
他回頭望向自己后方的軍隊時,也覺得是虎狼之軍了。
扎下營寨后,他派使者傳訊去了燕京,一邊等朝廷回復,一邊等長岺侯、永懷侯等另外五路兵馬過來匯合。
不久,南路的軍隊已到四十里,長岺侯段進、永懷侯衛塹、漳州渾侯周享汾州聊鄉侯王敬的心腹部將鐘季、筠州五躉侯龍義恩,先帶了親衛趕來。
六侯齊聚趙廣威的軍帳之中,商議如何進京,眾人態度并不明確,也多有猜疑。
“蘇辰先我們一步殺入燕京,如今君側已清,我們拿什么理由帶兵過去”
聊鄉侯心腹將領鐘季摸著濃須,“可是先帝過世的蹊蹺,若是不帶兵在身邊,那蘇辰忽然發難,我等皆困死燕京。”
“朝臣,皆在,他還做不出那種事吧”周享聲音有些怯怯。
“十八歲起兵,十九歲打下燕京有什么事做不出來”趙廣威瞪著雙目,自一路北上,他也算是殺出一條血路,氣勢不弱的,“咱們六侯兵馬合起來,也有將近十萬眾,放在城外,多少能讓那小輩忌憚。”
“我同意海興侯說的,安危豈能系在別人身上”懷州永懷侯衛塹附和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還沒爭論出如何行事,外面忽然來了一支儀仗,聽到消息的六侯紛紛出來,便看到手捧圣旨的使臣大步而來。
“海興侯,及另五位侯爺接旨。”
趙廣威與另外五人對視一眼,便躬下身,拱起雙手,齊聲道“臣等接旨。”
“天子制詔新皇登基,天下苦難將收,長岺侯段進、懷州永懷侯衛塹、漳州渾侯周享、汾州聊鄉侯王敬、海興侯趙廣威、筠州五躉侯龍義恩,皆有平難之功,特準六侯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以示殊榮。另許,諸侯帶兵前往燕京。”
那使臣將圣旨交托過去,“六位侯爺,天下太平了。”
這話里意思不難理解,圣旨上的內容,也猜得出是誰寫的,不過這“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八字,可謂給足了面子。
“我就說蘇辰那后輩不會使壞吧。”周享膽氣也起來,“如此禮數、殊榮,開國以來就沒見過。”
尤其對方還特許可以帶兵到燕京,如此坦誠,讓另外五侯心里也放松不少。
既然對方給足了面子,他們自然也不可能真將所有兵馬帶到燕京耀武揚威。等到南路所有兵馬過來,每人只帶了兩千兵馬前往燕京,駐扎在城外。
五月初五這天,宮里派出儀仗,隊伍自宣陽門而出,自城外將六侯接上,乘坐奢華馬車浩浩蕩蕩的過朱雀大道引來不少城中百姓圍觀。
這份殊榮待遇,六人心里懸著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不久后,他們一身盛裝,腰間懸劍,腳踏登云履,入宮覲見天子,當然對于一個只有四歲的小皇帝,六人沒什么好談的,不過表面上還是要偽飾一番。
依照流程,六人還要去拜見太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