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立秋。
陽光劃過云間,仍是燦爛的顏色,不過氣溫降了許多。
諸葛亮坐在蘇辰特地打造的四輪車上,讓護衛推著,來到山間,許許多多身影正在山地、平地開墾田地,熱火朝天。
進入八月,他定下的一項內政量地定畝
先在燕京四周荒地試行,凡參與開墾田地者,新田歸開墾者所有,這一指令下達,燕京郊外鄉民蜂擁報名。
拖家帶口的乘坐官府每日接送的大車,前往山間或平地,伐木鋤草,開墾荒地,每日都能看到大量百姓來來往往,神色間全是欣喜的笑容,田地對他們而言,就是活命的本錢,開荒的田地里全是笑聲與孩子的嬉鬧,鋤頭翻地與爭執的叫罵,混雜在一起形成難言的熱鬧。
諸葛亮每日都會到不同的地方看上一陣,煙火氣讓他身心愉悅。
“可以推動大將軍在民間聲望了。”
制定民生的另一個目的,已然悄然運轉起來,大將軍入主朝廷以來,對于百姓生計,或許有人沒見過,但多少是聽到過的,從前那反賊的名聲也在悄然間慢慢被扭轉。
茫茫北方地面上,豪紳、大戶對于大將軍亦是贊不絕口,他們多數人乘坐生奴人的大篷車,去往北方雪原,這是他們許多人不敢親自踏足的地方,如今有了生奴人、朝廷兵馬護送,他們親自踏上苔原、雪林,觀賞茫茫大雪。
有時手癢也會花費一筆可觀的錢財,在生奴人陪同下在雪林中狩獵,或在雪原上縱馬狂奔,或從生奴部落買到新鮮的山貨。
而這些,又衍生出馱隊,為他們運回去,甚至貼心的送到家門口。
得到利益的生奴人,對蘇辰更是感恩戴德,他們不僅得到了錢財,還有蘇辰專門聘請工匠為他們修建了不會被積雪壓垮的房舍,不會再有大雪天凍餓死親人。
生奴人生性狂野奔放,一時間在燕京的生奴族,軍隊中的生奴兵紛紛涌到燕京,在大將軍府外跪伏謝恩,這一舉動差點讓新上任的燕京令以為生奴人造反。
不久,更令百姓振奮的消息傳回。
汾州之危解除,五萬魏軍盡數被殺,班師回朝的夏侯淵、張郃、呂布,軍隊距離燕京還有二十里,沿途已有許多百姓夾道歡迎,附近村鎮的百姓拿出家中的酒水擺在路邊,請求他們喝上一口。
這個時候領軍的將領大多都會睜只眼,閉只眼,麾下的兒郎不時跑出隊伍,接過鄉親遞來的酒水灌上一口,然后又跑回隊伍。
貪心的多喝幾碗,被沖出來的司馬拎回去,引來周圍鄉民、行進的同袍哄笑。
回朝的西涼軍里,曾經也有人在虎賁、涉谷、龍驤里行伍,這樣的一幕,他們是從未感受過的。
不久,軍隊歸營,夏侯淵、呂布、張郃意氣風發,騎馬進入皇城,步入皇宮,兩邊甲士拄響長矛、大戟,以最高的姿態迎接三位大將回來。
大殿之中。
蘇辰從虎椅起身,抬起雙臂,滿朝文武,以及新任的文武官員,拱手齊聲道賀。
延塘關,雷銅站在燕字大旗下,壓劍眺望城關西面。
廣袤的原野上,一顆顆早已干癟的頭顱猶如城墻延綿開去,曾經生活在這里的野郎部落子民如今又換了新的部落,遷徙回來了。
他們騎在馬背上,看著一排排頭顱,不再跨過這條線,重新扎下帳篷,繼續在這里生活,然而不久,有人發現草木變得枯黃,不少葉子有著密密麻麻的豁口。
有人騎馬沖過了人頭長墻時,鋪天蓋地的蝗群沖上天際,猶如黑云一般,密密麻麻往前西面席卷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