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
隆興十五年,亦是夏國開元三年的盛夏,陰郁的氣氛籠罩盛康丞相顧充文府上。
北廂的院落有著私兵把守,整個院落的氣息,昏沉而壓抑。
夜色之中,書房里燭火環繞,清香的茶氣裊裊幾丈古樸的小桌上,太尉范離、中書侍郎蕭之意、衛尉高長覺、大司農張春壽,以及五部尚書均在房內,望著首位的丞相顧充文。
眼下已經有兩次沒開早朝了,糊弄一些沒有世家背景的文武,此刻必須盡快商議出將朝局重新穩定的計策。
眾人起先各抒己見,但各自代表著背后的大族,話里話外都在爭利,談了一個時辰,而后開始變得安靜下來。
以顧充文、范離為首,幾乎每日召集眾人商討,皇帝還在時,眾人還有相同的目標,皇帝逃離后,他們發現每個人都在盤算對自己族人最有利的事。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也看清了這一點,但就是無法給出最好的結果。
時間每過去一秒,沒有皇帝的吳國,隨時都會變得岌岌可危。
“都別想著將陛下迎回來,他是自己去的,就算現在反悔,夏國皇帝也不見得放人。”
“讓劉光臣去,兩年前他在鹿陽與夏國皇帝會晤,到底是熟面孔,應該能好說話,至少討要一個皇子回來。”
又是一陣沉默,太尉范離拍了拍桌面,他目光掃過在座的人。
“不如另立新帝,往后也不用擔心夏國皇帝以康成乾的名號殺入吳地。”
大司農張春壽撫過花白長須,跟著點了點頭,率先做了表態“這個主意不錯。”
“其他朝臣那邊如何給說法”
“就說康成乾無心政事,將皇位傳給能力出眾者,反正詔書在我等手里,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中書省蕭之意笑起來。
“立誰為帝”五部尚書里,有人問道。
“我覺得景王不錯”
景王康遵乃是康成乾的皇叔,是康成乾父親的三弟,為人老實木訥,因為性子的緣故,眾人對于這個景王是放心的,故此封地較遠,位于東南靠海的景州。
年齡約莫五十七,膝下五個兒子,三個女兒,沒有太多的關系網絡,基本都待在景州。
眾人一合計,也都同意扶持這位景王登基,確定人選之后,便開始商議劃分利益,如鹽鐵、江海稅賦、軍隊權利,誰家入主,誰家為副,又是好一陣言詞激烈的商討。
議定好后,第二天一早,中書省寫好皇帝退位的詔書,一同寫好的還有禪位景王康遵的圣旨,三千多人的皇城兵馬,披星戴月趕往景州。
正在吃飯的景王康遵連碗筷都沒來得及放下就聽完了圣旨,還處于懵逼的狀態里,連同幾個兒女、老妻,就被軍隊帶到盛康舉行登基大典。
直到戴上帝冠,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一群文武朝自己朝賀,又看著金碧輝煌的大殿,努力的擠出一絲威嚴的神色,依舊顯得茫然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