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古陽,做為扼住吳國殺入慶州的城池,之前張遼在此駐防過,到的今日儼然變成了一座軍事重鎮。
重新加固、抬高的城墻,在蒼茫夜色里,顯得巍峨雄壯,向著南方的城墻上,火把的光芒順著城墻延綿數里。
能看到城頭上,士兵來回巡邏的身影,原本這里的防務是城中郡兵,上個月益州、并州兩支兵馬從鹿陽過來,便接手了一切防務,淮江北岸的水寨,更是大船并立,足有三十多艘。
當中有十五艘還是來自民間商人,畢竟短時間內打造足夠四萬人渡江的戰船,一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
不過能征調十五艘大船,全賴當初張遼在此地的名望,以及夏國皇帝當初征伐魏國時,租賃商人貨船,給予豐厚的報酬帶來的效應。
而且兩年大治以來,商人的地位明顯提高了不少,中原、北地安定,商貿發達,淮江一帶的大商人、豪紳都頗為感念恩情,一聽說要租船,二話不說,就將家中沒有跑淮江的船只帶到了水寨,簽字畫押,然后笑呵呵的走人。
眼下,已經一月有余,除了古陽城外的軍營,水寨兩側,也有益州軍的營寨。
漫天繁星仿若一條銀帶橫掛夜空。
篝火在營中燃燒,外面巡視的輕騎舉著火奔回轅門,繞過校場,又從側營的轅門而出,沿江巡視渡口去了。
營地之中,不少士兵圍坐在篝火邊,烤火說話,或枕著石頭睡覺,眉宇間,卻是有著一股兇厲的氣息蘊著。
西北一戰,益州軍士卒可謂憋屈至極,許多人水土不服,導致風頭全被青州軍和唐軍的士兵搶去。
經過幾月的調養,他們又是生龍活虎的漢子,眼下入駐古陽與吳國隔江相望,后方的物資源源而來,而軍隊中的工匠緊鑼密鼓地修繕水寨、操練船上作戰,這些都在一一表明了兩位將軍隨時都會有大動作。
兩軍士兵們早就憋著這口氣了。
水寨正中搭建的木樓,此時燈火通明,四周舉著火把的隊伍頻繁交叉過去,說明這里是兩支軍隊的核心所在。
木樓一層的大廳,氣氛凝重,貼著墻壁的兵器架,刀槍劍戟透著肅殺的氣息。
兩軍各層將領聚集在這里,望著掛起的淮江水域地圖,以及淮江南岸吳軍駐扎的地圖,這是下午斥候從對岸帶回來的。
南面,吳軍已經開始布防了。
“吳國新皇,不過傀儡,倒是這些世家大族,在反應上,還是很敏銳的,就是不知是哪家大戶推出來的將領統兵。”
燈火通明的大廳中,率先開口打破安靜的是張遼,他性子謙和,沒有站去首位,而是像部將一般,與其他將領站在一起。
但沒人輕視他。
他身旁的是面容嚴肅,下頷蓄著短須的高順,順著張遼的話,接著說道“人再多有什么用,兵在精,將在勇,一群噬主豬犬推上來的將領,能有多大能耐。”
高順是呂布帶來的副將,但本身卻是擅長步戰,在此方世道練出的陷陣營,經過幾次大戰,已有了當年的大半水準,放在這里完全能獨當一面。
不過可惜的是蘇辰曾經想要擴軍,但被高順拒絕,他需要的士卒幾乎百里挑一,還不能是老兵,一定要新兵,這樣才能一手調教出來。
這兩年來,除了駐守慶州、就是鹿陽,西戎和西北三場大戰都沒有撈到,臉上看不出來,但心里早起了戰意。
“渡江之戰,就交由君侯的益州軍,到了地面上,吳國這兩支兵馬,盡數交給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