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上旬,各種消息都在交匯。
西域諸國都在確認來自西面的蠻軍是否被徹底平定,整個西域好似過節一般熱鬧。
令從夏國來的商旅腰桿都挺的筆直,背后乃強國,走到哪兒外人都會對你客客氣氣。
而那些行商們也會借此機會,說上一些在夏國不算新鮮的話,大贊天子從八百人起兵,到屠戮東海群倭的盛況。
一時間,夏國聲威比之前的兇名更盛,那些見到過西方蠻人屠城、吃人的西域人不免顯得激動亢奮,大贊上邦大夏威德四海,有難相顧的話語,令得許多人心中共鳴。
隨著最后一場戰事塵埃落定,夜蘭國以南的土地,悄悄窺探這場戰事的百姓或附近小國的探子,將戰事中的見聞,一一寫下來。
看到猶如吃人魔鬼的西方蠻人,在夜蘭國外吃癟之后,不斷戰敗,被夏國騎兵劈波斬浪的打到一片綠洲駐扎,不敢輕易外出,而不久之后,夏國天子的主力進入西域,外邦蠻人則開始逃亡,隨后遭到夏國騎兵的四處驅趕,疲于奔命。
甚至還有人跟隨夏國軍隊一起到了西域中道最西邊的天峰嶺,在他們見證下,親眼看到一顆顆被腌過的人頭,在山中堆放成一座碩大的京觀。
由一顆顆腦袋砌成的塔。
當這些見聞惟妙惟肖的傳播開時,洗滌了這段時日以來西方蠻人在西域的殘暴帶來的彷徨和不安。
如今有東邊的夏國鎮守西域,不少西域人心里總算松了一口氣。
“咱們背靠夏國,這步棋總算是走對了,東面不是有句話,背靠大樹好乘涼,以后跟著夏國,總比那東海上的什么倭寇要許多不是而且,兩邊通商,大伙的日子也好過,只要夏國天子不將咱們當外人,跟著他姓都成”
對于西域民間的市井言談,西域諸國的權貴并沒有放在心上,相反,西方蠻人被平定后,他們的目光更關注的進入西域的夏國軍隊。
隨著聽說夏國天子的儀仗已經從鐵勒北上,要去夜蘭國時,幸存的諸國國王急忙派出使者,去追趕夏國皇帝的隊伍。
一時間,攜文書的快馬都在從西域中道、南道不斷往北道的沙漠、戈壁間飛馳。
大抵都看出來了,夏國皇帝北上夜蘭國散發出來的明確政治信號。
隨著時間推移,有消息開始回傳,最大的那份消息,便是即將進入夜蘭國的夏國天子所發。
邀西域諸國國王,在十一月底之前,趕來夜蘭城。
上邦天子來西域,附屬國國王前去朝拜并無不妥,但許多時候都是派出心腹使臣前去。
畢竟一國之王過去,若是被挾持,那就是直接亡國了。
但眼下不同,夏國軍隊就在西域,若是不去,那可就是自己將屠刀親手遞到對方手里了。
西域百姓對于這一點,大多都抱著吃瓜的心態,看諸國權貴一個個怎么反應。
畢竟他們可是選擇臣服夏國天子的,要是不遵從號令,那就是忤逆,而且就算夏國天子要懲罰,也不會拿老百姓開刀。
這已經是多年來,眾人的共識。
真到天子怒火下來,西域百姓也就坐在家里看著高高在上的權貴們如何家破人亡。
那么兇殘的西方蠻人,都被夏國天子手里的兵馬打死,西域諸國就算湊在一起,都不夠人家認真對待的。
蘇辰的話語放出來后,這段時間普通百姓沒有西域權貴們想的多,而是專心的等著權貴們的反應,耐心等待吃瓜,看有沒有傻子這個時候犯渾跟夏國天子硬剛。
不過,大多數的時候,西域百姓還是熱衷于夏國的那些將領們是如何英勇奮戰,將西方蠻人打退,將他們殺死割下腦袋。
偶爾,西域人也會將故事稍微夸大一些,添加一些民間神話色彩,成為坊間熱衷的談資。
畢竟這樣的故事也是大多數人津津樂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