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小區、車站、商業廣場成為了易速虎師的主戰場。
由易速的地推鐵軍牽頭,招募兼職人員、大學生上街推銷,掃樓推銷。
穿著易速出行工裝的推銷員迅速鋪滿東南亞幾大城市的街頭。
于此同時,公交車、出租車、餐廳飯館、cbd寫字樓電梯屏幕全部鋪上了易速出行的廣告。
一周之類,易速這個名字響徹雅加達、新加坡、萬隆和吉隆坡四大城市。
滲透速度之快,讓東南亞各大互聯網公司集體恐慌。
這種閃電戰打法,在東南亞市場上并不多見。
grab、jek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國網約車巨頭的恐怖戰術。
霍利這樣打,是不想給他們喘氣的時間。
兩家公司董事會連夜召開戰略大會,準備反擊。
新加坡中央商業街寶瑞大廈。
霍利在他購買的寫字樓里面親自坐鎮指揮這場東南亞網約車大戰。
“霍總,我們的地推力量還在迅速擴展,滲透率超過了50。”,東南亞運營部總經理匯報導。
霍利微微搖頭“敲山震虎,兩頭老虎已經驚動了,接下來才是動真格的時候。
不夠,遠遠不夠。
準備投放廣告。”
“我馬上去辦”,總經理應道。
grab和jek還在董事會上商討如何應對的時候,易速的廣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鋪向互聯網。
facebook,titok,s,,youtube幾家千萬級活躍用戶的社交媒體開始投放易速出行的廣告。
簽的都是千萬級的合同。
光是社交媒體上的廣告投放,就砸了上億進去。
接著易速相繼贊助馬來西亞羽毛球聯賽,印尼藤球聯賽等多門東南亞熱門運動賽事,又是數億砸進去。
線上廣告狂轟亂炸,線下地推滲透,直接攪翻了東南亞網約車市場的天。
“易速”這個名詞逐漸根植在了四大城市市民的腦海中。
霍利要的就是這種魔性的效果。
易速東南亞運營a的用戶數量每日以萬數的增長速度增長。
半個月時間達到了千萬級的注冊用戶。
活躍用戶超過百萬。
百萬級的活躍用戶,依靠易速在國內推行的“司機合伙人模式”和“傭金包干模式”勉強能夠保證運力充足。
但是遠遠不夠。
如果活躍用戶達到兩百萬人,易速在幾大城市運力不足的短板就會表現出來,grab和jek勢必會抓住這個機會反撲。
前期的努力功虧一簣。
光是依靠司機福利吸引運力遠遠不夠,太慢了,還得從上游運力供應商那里解決問題。
霍利把目光瞄準了東南亞汽車銷量最大的幾個車企。
豐田、起亞、現代以及國內新能源出口最大車企比亞迪。
新加坡grab總部。
它的位置其實和霍利所在的寶瑞大廈相隔兩條街。
霍利甚至能夠站在落地窗前看到對面陳炳耀的辦公室。
陳炳耀現在壓力巨大,繃著一根神經安定公司高層,為grab打氣。
“毫無疑問,易速是我們創建十年以來遇到的最強對手。
霍利的閃電戰打法已經讓易速出行這個出行工具在東南亞市場上打響了名氣。
光是新加坡市,易速的活躍用戶就突破了二十萬人,司機突破了三千人。
我們當年在新加坡苦戰三個月,才做到這個數據。
他只用了半個月。
以我對霍利的了解,這才是剛剛開始,他的目標極有可能是一個月之內在新加坡市組建一個萬人的司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