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明的控制下,破甲級此時正在以緩速射擊模式,持續不斷地給整條戰線上的軍方飛船制造壓力。
而應對這種攻擊模式最好的手段就是集群。
在指揮官的指揮下,軍方艦隊開始以三到五艘飛船進行小規模集群,在盡量維持著戰線的同時,編組成更加密集的十幾個小型戰斗集群。
自動脈沖激光是拘束能量彈類型的武器,這就意味著它的彈速并不像是激光束武器那樣快。
被攻擊的飛船還能有一定的反應時間。
雖然人能反應的過來,但飛船不一定來得及控制,不過至少可以掙扎一下。
能躲就躲,躲不了,那就想辦法替一個集群中的其他飛船分擔一些傷害。
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陳明現在在進行的緩速射擊模式對戰線的壓力放緩。
只要這輸出難以瞬間擊破軍方的戰線,那么在在指揮官精細操作下,任何一絲喘息的時機都會成為屬于他的反擊的機會。
軍方戰線的變化陳明看的一清二楚。
僅僅只有單艘破甲級進行緩速射擊模式的弊端他也能立刻察覺的出來。
指揮官反手找機會反擊并且摧毀了好幾艘因為軍方艦船護盾即將過載而冒進的護衛艦的能力他也瞬間就體會到了。
所以最后陳明也只能放棄對整條戰線的壓制,選擇讓破甲級以十五秒左右冷卻的爆發性輸出來擊毀軍方的艦船。
搞大規模的戰線陳明肯定比不過指揮官,所以陳明還是決定靠著自身的長處來應對。
另一邊的指揮官也清楚他這么做并不能避免破甲的每一次開火都有戰艦被摧毀,但是破甲級的攻擊效率確實有了一定的降低。
本來自動脈沖激光一梭如果全中的話可以瞬間擊毀兩艘驅逐艦。
但在有集群輔助的情況下,很多時候都會變成擊毀一艘,同時留下好幾艘護盾接近過載的飛船。
這其中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雖然這個辦法看起來治標不治本,破甲仍然可以以一個比其他任何船都要恐怖的效率擊毀軍方驅逐艦。
但指揮官這么做的理由不止于此。
他從來沒想過一艘驅逐艦會給戰局帶來這么大的影響,而且他現在也確定他們確實沒有處理破甲的手段。
所以他的想法里完全沒有現在處理就直接處理破甲級的想法。
而是選擇了另一種辦法。
和辛達公司的艦船硬拼,兌子。
剛剛破甲的幾輪射擊已經讓指揮官確定了破甲的大型武器的冷卻時間為十五秒,這看起來很短,但是在戰艦的交火中還是有那么點長了。
十五秒的真空期,意味著公司的艦隊在這十五秒內其實和之前擁有的戰斗力是一樣的,甚至還不如。
因為艦隊的其他飛船需要幫破甲分擔火力,這就是唯一的機會。
說實話。
本來指揮官已經在戰斗中打出了非常明顯的優勢,但到最后卻被逼的只能靠著艦船的數量兌子這件事情,說出去真的都有些丟人了。
不過對指揮官來說,丟不丟人無所謂,勝利才是最為重要的。
在又一次損失了一艘驅逐和一艘護衛后,破甲級產生真空期的短暫的十五秒內。
指揮官找到了公司戰線最為薄弱的地方,并指揮著剩余的艦隊如同拼命一般發動了最為猛烈的進攻。
在毫不顧忌損失,一心求取勝利的決心下。
平時只負責對空間站進行巡邏的巡邏隊艦船一下子就有些扛不住了。
哪怕是公司自己派過來的飛船上的人,也都對軍方拼死的戰斗態度有些慌亂。
即便陳明能夠保持十五秒至少擊毀一艘驅逐艦,但整體的戰局卻又開始了向軍方傾斜。
軍隊畢竟是軍隊,公司的人再怎么有戰斗的經驗,也比不過真正的刀口上舔血的人。
而有空觀察戰場整體局勢的陳明,自然也發覺了指揮官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