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陳明還是老老實實地順著目前掌握的技術研究下去。
至于在學習之余研究的對象。
陳明的想法是按照他目前的艦隊缺少的能力來進行研究。
而說起艦隊缺少的能力,陳明第一時間就想起了他的飛船武器的終結能力。
不過這一點在他有了暴雨級之后已經得到了解決。
暴雨的終結者無人機在普通過載的情況下足以一發擊毀一艘騾子。
那極限過載擊毀護衛艦絕對是灑灑水的事情。
所以陳明就把目光轉向了飛船上其他的重要設備。
比如輻能系統。
單陳明的幾艘飛船的整體輻能系統其實也還行。
有斗士改和暴雨兩艘速子科技的船拉高了輻能的平均值。
所以陳明目前艦隊實力方面最弱的就兩個,艦隊數量還有艦船護盾。
前者目前陳明只能慢慢靠打劫海盜賺錢來買飛船。
不過后者現在正是陳明最好的目標。
原因就在于,飛船用的護盾其實到今天都沒有一個通用的最佳的設計。
因為護盾在設計上需要考慮的地方太多了。
護盾強度、護盾效率、護盾展開速度、護盾展開角度、維持護盾輻能消耗、護盾能級防護指數,這里面還包括三種主要武器的防護指數,實彈、能量,還有導彈的爆炸。
另外還包括護盾被擊破后的恢復時間,護盾立場的協調波動會不會對其他飛船造成影響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所以在設計護盾的時候,人類帝國內部到現在也沒有一個足夠通用的模版。
不同的護盾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飛船又有不同的需求。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勢力,甚至是不同部門的軍隊,很多時候都在使用不同的護盾。
雖然最終實現的效果看起來差不多,效果除了軍方的船也大差不差,但護盾的具體維持和運行方式都是有相當的區別的。
而陳明手頭上的幾艘船,特別是那輛艘百夫長的護盾根本沒眼看。
雖然百夫長的裝甲性能確實很好,但護盾總歸不能是個擺設。
所以陳明覺得想辦法弄個他需要的護盾出來,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畢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而且因為陳明能力的關系,他完全可以嘗試很多激進的護盾設計方法。
許多有價值但是因為風險而廢棄的護盾設計的方案,陳明在公司學習的時候可知道不少。
哪怕根據這些廢案來的設計再有問題,只要效果夠好,陳明就敢直接靠著修復能力強行頂上去用。
只要別直接炸,能靠著維修能力硬撐過一場戰斗。
那這些東西對陳明來說就是一個足夠的成果。
而且陳明在更往前的時候還讀過很多相關論文,論文里的可不只有這些廢棄的設計。
還有許多有著切實價值的,明顯真的能夠進行的方案。
陳明現在在余輝這里也不用在意版權什么的,想起來那就去做就完事了。
除了這些別人的思路,陳明的腦子里也有很多想法。
他在大學時候的畢業論文設計就是飛船護盾方面的。
標題是單層護盾內區分多層微差異護盾振幅頻率的可行性研究。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其實陳明也不是一定要順著其他人的思路設計飛船,像是那種護盾有多個指標的原因而選擇綜合能力更強的護盾的設計思路。
陳明根本沒必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