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這個距離上很難找到合適的星系,概率非常之低。
而且即便找到了合適的星系,陳明也不會選擇去定居,去建設殖民地。
但也不是說他這么做會一無所獲。
畢竟星系的數據也是可以賣出大價錢的,老板之前也提過這件事。
如果陳明真的能找到一個距離太近他不太好殖民,但是又不錯的星系,老板說不定會感興趣。
哪怕說距離帝國很近的這段距離內真的沒有存在殖民價值的星系。
那也不是說就不能探索了。
星空這么大,總會存在很多有價值的事物。
就比如陳明也沒想到他的屈光用不穩定躍遷引擎亂飛都能飛到一個擁有好幾個有價值星球存在的地方。
所以該探索就得探索。
找到了不吃虧,找不到就當陳明積累一下經驗了。
下一次的探索行動肯定會更加順利。
按照陳明的計劃。
在第二個中轉點周圍進行探索過程中,
他還會繼續安排第三次躍遷,建設第三個中轉點,然后繼續按照這樣的規劃進行下去。
陳明感覺至少也得再進行個七八次乃至十幾次的極限距離的躍遷之后,他才能安穩地找一個真正的殖民地的選擇地點。
他手上的余輝肯定支撐不了那么多中轉點。
所以在前面的中轉點探索結束后,這些中轉點就會逐漸將物資和中轉點本身,轉移到后面建設起來的中轉點那里,向著更加外圍的星域離開。
像是一串只有少量幾個珍珠的項鏈一樣逐漸延伸出去。
也就是到了那種時候,至高點就有實際的用處了。
巡洋級的勘探艦的作用,就在于開辟未知區域的超空間航道。
只要一切順利,那么隨著陳明的前幾次躍遷過后。
他就會抵達那些距離帝國邊境相當一段距離,從來沒人踏足過的區域。
這里不會像帝國境內那樣,一直有人在處理超空間航道云。
所以溢散的航道云會把星系之間,因為重力井的影響而自然產生的超空間航道覆蓋,導致超空間航道堵塞。
至高點就需要在不同星系之間重新人工開辟航道,在雷電交加的超空間航道云之中,尋找前往下一個星系的安穩的路途。
方便后續的飛船對不同的星系進行調查,不需要在宇宙中慢慢飛行。
然后,航道開辟完,后面的飛船確認了至高點開辟的哪些星系擁有詳細調查的價值,再回過頭來起啟動深度調查的功能。
這一定會是個漫長的過程。
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陳明也從余輝那里出來也才過去了四五天時間,他完全不急。
他的船到現在都還沒齊呢,還有一艘星塵級在后面。
就是這整個過程里他除了最開始的規劃以外,其實也沒太多能做的事情。
最多就是外出的飛船和下一個臨時據點會需要陳明每天燃料運輸,方便到處跑的飛船們能夠維持住燃料的消耗。
還有在尋找下一次躍遷的臨時據點的時候需要仔細挑選一下。
最好選擇有氣態巨行星或是其他什么資源的星球,可以采集燃料,或是建設一點基礎的工業設備。
幫他緩解一下資金和精神力消耗上的壓力。
其他的倒是不需要陳明去想太多。
反正找不找得到合適的星球全看命,給這么多飛船和余輝下命令全看輝煌。
陳明接下來只要完成了規劃的任務,那除了用一用靈能,也就只能干等著。
所以在靠近帝國邊境,超空間航道云密度不算太高,不需要至高點動手的區域里。
陳明還有時間,可以去做他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