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是把每一樣記錄著的東西都清楚地記在了腦子里。
以后他開拓出去絕對會有不少和另一個文明遺跡接觸的機會。
他同樣也有可能尋找到清單上的這些帝國現在都無法復刻的另一個文明的遺產。
另外星系也有自己獨特的判斷價值的體系。
不過得分類型去考慮,是綜合、工業、科研還是定居等等類型。
每個星系在應用到不同的環境下的時候都有不同的價值。
這個的判定就比較復雜,不像星球那樣簡單。
畢竟星系的價值除了星系本身,還得考慮目標星系和其他星系的距離之類的情況,這就得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星系最后的價值會根據這個星系應用于不同環境時,哪種環境的價值最高來決定。
比如陳明之前待過瑞木星所在的星系,本身就只有一個宜居星球有點價值,其他的星球都不太行。
所以在定居的價值上可能只能被分到3級甚至是2級的星系。
但是,因為瑞木星的小行星環擁有大量稀有礦物,以及星系內部的阿爾圖蘭空鰻魚群。
所以在資源開采的這個方面可以被分到很高的等級上,比如4級。
空魚產出的天空鋼雖然只是高級金屬材料,但空魚本身可是算得上是特種級別的資源。
所以最終,瑞木星的星系的價值就會被認定為4級。
這是老板親口和他說過的。
順帶的,老板還和陳明說過,讓陳明把他調查到的星系內部所有星球調查的數據和星圖坐標發給他。
他會幫忙確定星系的價值,順便在過一段時間后,
幫陳明把這些星球的數據賣出去。
當然,陳明也大致了解過一些星系價值判定的方式。
他勉強也可以判斷一下星系的價值,最多就是可能結果不太準確就是了。
星系的價值判斷一般也分5級,和星球一樣,看的主要就是開發的潛力。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擁有5級開發潛力的星系,內部至少有一顆5級星球和至少兩顆4級星球,且星系內部的星球總數在7顆及以上。
而假如,有一個極其特殊的星系,內部擁有兩顆五級,三顆四級。
并且在星系內星球數量不超過7顆的情況下,剩下的星球全部都在三級以上。
那么這個特殊的星系就會被稱作6級星系。
而如果星系內部的星球在滿足了前面那些條件的前提下,星系內部的星球數量超過了七顆。
那剩下的星球只要不是在星系宜居帶的星球有兩顆開發價值在3級以下,那么也可以被稱為6級星系。
目前陳明已知的所有星域的首府所在的星系,全部都是6級星系。
而這6級的星系,也就是陳明需要的星系。
當然6級星系其實并不是一個明文的判斷標準。
只是因為這個星系只有至少存在這些星球上的優勢,才能做到在星系發展上的很大程度的自給自足。
可以一定程度上無視星系與其他存在殖民地或是空間站的星系進行交流的距離上的問題。
所以才會被稱為獨特的6級星系。
陳明想要獨自在帝國外,在宇宙站穩腳跟。
那么一個6級的星系最為最初的殖民地,對他而言就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