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是所有碳基生物的缺點,怕火。
哪怕蟲族有各種手段可以抑制火焰的傷害,但抑制也需要各種環境的輔助。
比如地面上的蟲族密布可以互相分擔傷害,大量的酸性液體揮發成的不助燃的氣體,還有蟲族腳下的菌毯同樣也能抑制火焰的蔓延。
種種因素加起來才讓蟲族能夠在戰線上硬抗熾蠶的火焰傷害,頂著猛烈的輸出拽著機械族打。
但抑制火焰并不是徹底無視火焰。
所以在天空中,熾蠶火焰剛好能實打實地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
這就導致隨著城市之中瞬間出現了數百道覆蓋范圍恐怖的火焰洪流。
覆蓋戰線上空的蟲族瞬間就被清理了一大片,重新露出了太空的模樣。
蟲后也只能被迫暫時放棄了制空權,讓這些蟲族暫時撤退,尋找其他的機會。
不過機械族同樣也不敢立刻重新占據天空,否則剛剛才退下的飛行蟲族一定會瞬間返回戰場,追殺機械族的這些已經為數不多的飛行單位。
哪怕冒著被前線的熾蠶大范圍灼燒的慘重損失也無所謂。
蟲族能夠利用菌毯快速回收尸體,機械族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
所以這一時間,戰場又回到了純粹的地面作戰之中。
蟲后雖然解決掉了天上的麻煩,但地上的麻煩并不見得減少。
機械族的隱形單位依舊在不斷地突入蟲潮之中進行刺殺。
就算有一些因為蟲族反應快被徹底留下,也沒辦法阻止更多的隱形單位繼續出沒,刺殺脆弱的遠程輸出蟲族,導致它們死亡后產生的爆炸波及其他蟲子。
哪怕有菌毯第一時間吸收死亡的蟲子也無法做到完全不讓不穩定液態能量結晶爆炸。
而且還有另一個問題。
就是在前線的這些熾蠶也逐漸開始麻煩起來了。
雖然它們噴射的火焰確實對有各種手段的蟲族效果不良。
但隨著熾蠶不斷地使用火焰武器,熾蠶本身的軀體上散發出的熱量正在不斷地提升。
這股蘊藏于鋼鐵之中的高熱在零距離接觸的時候能夠對蟲族的軀體造成難以抑制的傷勢。
而熾蠶本身的體積就意味著它并不是只能遠程攻擊,它的近戰能力一樣也十分出色。
在這兩點的配合之下,蟲族沖鋒在前的前排兵幾乎很難在熾蠶身上取得優勢。
不過蟲后也是迅速就想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
原本因為蟲族本身的情況而不需要再利用孢子進行傳播和繁殖的真菌菌毯上再次出現了孢子這種東西。
并且還被蟲后控制著主動揚起,覆蓋在了整個戰場之上,并且還被更多的蟲族攜帶著,不斷地向著周圍擴散。
無數的紫色斑點在布滿了扭曲火焰和被不斷擾動的酸性氣體的環境中無比顯眼。
當然顯眼不是主要目的,在這混亂的戰場上再怎么顯眼也沒用。
蟲后想做的,是讓這些真菌成為周圍那些蟲族延伸出去的感知器官。
任何機械族想要和蟲族交戰就必然會觸碰到這些真菌,而一旦觸碰到,這些真菌就會立刻黏上目標,實時向著周圍的蟲族散發出定位信息素。
機械族的隱形單位也不例外。
它們之前能在蟲潮里來去自如靠的就是游離在戰場各處的機動性和無法被精確鎖定的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