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精確地說。
他需要一個能滿足他一切研究需求的科研中心,而不是一個重要設備甚至得去租的實驗室。
他想要一個專注于科研的殖民地和星球。
這就是他的第一個殖民地想要實現的目標。
畢竟一個人的悶頭研究研究沒有意義,交流也是進步的基礎。
所以,這樣一個殖民地上會有的絕對不只是他,還有其他的研究員。
這些研究員每一位都會是陳明親自去邀請,或是親自審批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有哪個研究員是陳明聽過有技術的,他就直接挖帝國的墻角。
然后再美其名曰,交流學習。
所以星球上該有的基礎設施肯定是要有的,他只是不需要太多的基礎設施。
陳明總不能擺著一個干巴巴的科研中心就過去邀請他們吧?
那配套設施,各種現代化的娛樂設施肯定是要跟上的。
只不過和帝國的情況不一樣的是,帝國需要考慮在太空時代爆炸的人口,所以需要讓人來這些地方工作。
而陳明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他可以直接正大光明地讓余輝核心去管理這些事情。
他為此已經準備了很久,并且他要從今天開始實現他的想法。
至高點很快便回到了蓋亞星球的上空。
陳明的靈能作用在了蓋亞的軌道上,將陳明半年前從機械族的手中奪走的,并且已經經過了適用化改造的星門傳送到了軌道上。
星門在軌道上展開,逐漸地將自身固定在了合適的位置上。
而陳明手頭上的另一扇星門,則位于他的開拓艦隊在第七次躍遷的時候留下的臨時據點那邊。
在最早的時候,從開拓艦隊的第三次躍遷開始。
陳明每次躍遷的時候都會把最早一次躍遷的據點拆除。
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撐,也沒有足夠的余輝去管理那么多據點。
但是從第七次,也就是因為機械族的緣故被迫躍遷的那次開始。
陳明的狀況就不同了,他不再受限于據點的資源。
所以從那次躍遷開始,后面所有的臨時據點可以被留下。
而跟隨著開拓艦隊一起航行,并且從這些臨時據點開始向外擴張的蟲族,則可以將所有它們擴張的過程中開采的有價值的物資都集中到據點這里。
集中管理的好處不用多說。
不僅陳明直接用靈能調用起來方便。
而且,當出現了需要不依靠靈能進行大規模調用的情況的時候,也能很方便地開始轉運。
就像現在這樣。
兩扇星門一扇被立在了陳明即將開發,需要大量資源的蓋亞星球的軌道上。
另一扇星門立在了塞滿了蟲族開采回來的資源的第七次躍遷的據點上。
這就是陳明布置的計劃。
星門徹底展開。
而與星門一同被傳送的高效能量結晶也通過轉換裝置轉化成了供應星門的能源。
星門正在緩緩啟動,在星門框架之內張開一層鏡面。
沒有任何外力的干擾,鏡面很快便徹底凝實。
一艘蟲族的主力艦從鏡面中冒頭而出。
而緊隨其后的是更多的同樣型號的蟲族主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