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改造部部長的話讓陳明愣了好一會兒。
他還真沒有考慮過部長所說的這種方法去確定幾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但這聽起來好像確實沒問題。
超光速技術不就該這么用嗎?
之前的時候,因為蟲洞的位置距離這個星系小于五光年,導致陳明只能看到已經降溫的恒星,并且思維一時間沒有轉過彎來。
但在五光年外的宇宙,一切都還是五年前的模樣,他就能看到恒星曾經的樣子。
雖然利用在這樣的距離上進行光學觀測的精確度絕對不如近距離的傳感器掃描,但是放到恒星的規模上絕對夠用了。
在接受了部長的建議后,陳明繼續讓氣候改造部在蓋亞星球上記錄星球數據,為之后的氣候改造做準備。
而他自己則離開星球,登上了他自己的那艘至高點,躍遷到了距離蓋亞星球所在的星系大概五光年左右的位置上。
由于陳明對于氣候之類的知識并不算是太過了解,所以他只能大概知道蓋亞星球的急劇變化時間大概在五年前。
因此他躍遷的距離肯定沒有那么精確。
沒辦法精確地躍遷到恒星發生重大變化的那段時間。
不過這不影響什么,他只要將艦船的傳感器方向對準蓋亞星球的星系,隨后在直線位置上多次進行躍遷來調整精確距離就行。
很快,距離蓋亞星系大概5.3光年的位置上,陳明利用光學傳感器觀測到的那個恒星上發生了一些情況。
在5.3年前的光如今傳播到的這個位置上。
陳明看到一個帶著尾跡的巨大的“耀斑”,正從星系之外筆直的朝著星系內的恒星前進。
而在對拍攝到的照片進行處理之后,那個耀斑的全貌也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那并非是一個耀斑。
而是一只有著近似于噬菌體——這種吞噬細菌的病毒——外貌的巨型生物。
它有著和噬菌體一樣無比規則的二十面體的頭部,有著和噬菌體的比例結構不同無比粗長的軀干,以及從軀干末端分離出去的六條用于支撐自身的粗壯的尾。
耀斑飛速靠近了恒星。
看起來沉重無比的巨獸沒有直接沉入恒星,而是輕而易舉地站立在了恒星表面,只將它的六條尾刺入了恒星之中。
用于保持自身粗壯的身體而碩大的頭部的平衡。
而在它的軀干底部,逐漸地延伸出來了一條仿佛蚊蟲口器般的錐狀器官,或者說大概是器官的某種組織結構,朝下刺入了恒星之內。
緊接著大量的恒星物質被一股吸力抽離了恒星本身,進入了那個怪物的體內。
它身上的光更加明亮,頭部的每一條棱邊上都有仿佛流動著恒星生命力的物質在流淌。
連帶著它的體型都好像增大了幾分。
恒星表層的這片區域的溫度幾乎是肉眼可見地降低了下來。
而這個“噬菌體”或者說“噬星體”顯然并沒有滿足,繼續在恒星的表面更換了一個位置,吞噬著恒星的物質。
它本身越來越明亮,而恒星本身則在越來越暗淡。
通過把“耀斑”和行星以及恒星的體積作對比。
大概可以推算得出,這個耀斑差不多有半個位面之魘的大小。
而陳明之前在恒星上看到的那個耀斑,至少有兩個位面之魘那么大。
要么陳明看到的那個耀斑是真的耀斑,和這個應該可以叫做“噬星體”的怪物不是同一個東西。
要么是在過去的五年中,噬星體靠著吞噬恒星的能量,成長到了如今的體型。
答案是哪個不言而喻。
陳明讓至高點稍微加速,朝著前方前進。
這樣可以加速觀測到噬星體、恒星和星系內部的情況。
沒過多久,噬星體就將恒星表層的高能物質幾乎全部抽離,原本明亮的可以為宜居帶內的行星提供生機的恒星已經不復存在。
而隨著恒星的溫度降低,原本那個湛藍色的充滿了生機的蓋亞星球就在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內被徹底冰封。
暴風雪成為了星球表面位移可以看到的氣候。
星球意識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強行維持住了地下生態圈一直到今天。
陳明看完了全過程,忍不住嘆了口氣說道:“又來一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