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蟲族沒有辦法直接接觸,但蟲族又不止是蟲族,還有陳明提供支持。
陳明有的是利用各種包括力場、磁場在內之類的手段遠距離捕獲卵鞘的工具。
然而他才剛剛下達命令,噬星體的尸體就突然發生了變化。
隨著它體內的恒星物質被排出,它的尸體似乎因為溫度的驟降反而開始了融化,融化成了無色無味也幾乎無法被直接觀測到的極其清澈的某種粘性并不大的膠質。
陳明立刻把尸體重新浸泡在恒星職中,才勉強保住了剩下的那部分尸體。
然而就是這短短的十幾秒鐘的時間,噬星者的尸體就只剩下了上半截。
下半截除了卵鞘已經全部融化成了那種膠態物質。
也幸好蟲族艦隊的反應很快,在這些物質掉入恒星之前便有了動作,將絕大部分物質都保存了下來。
陳明試探性地讓蟲后稍微吃了一點。
理所當然地沒有獲取到基因。
這很正常。
噬星體顯然不是碳基生物,反倒有可能是某種氫基生物,根本沒有基因這種東西。
就像位面之魘樣該是某種負向物質在具象化之后的產物一樣,都無法直接便利地通過過進食來取得陳明想要的。
不過這次的情況相比于位面之魘那次要好一些。
因為蟲后理解了這種物質的性質和它的構造,這意味著蟲后可以嘗試去復刻這種物質。
而這種物質可以被命名為,噬星體體液。
在高熱或是有能量供應的條件下可以形成一種隔離層結構。
就和陳明發現的那種起到類似于戴森球效果,但效果遠弱于戴森球的物質是一樣的。
既可以用于隔離恒星的溫度,也可以用于構成噬星體本身。
而噬星體尸體下半部分還保存完好的那個卵鞘似乎也能主動分泌這種物質。
這陳明大概明白了噬星者來到這個行星的目的。
就是為了繁殖。
它先寄生在一個恒星中,在一個恒星的表面分泌體液,將整個恒星的熱量都拘束在恒星之內,隨后在恒星的內部構建一個噬星體的卵發育的巢穴。
這個卵鞘就是證據,也是噬星體尸體上最有直接價值的東西。
而最有間接價值的那必然是噬星體體液,這種似乎能讓戴森球被成功制造出來的物質。
陳明想要把這個卵鞘帶走研究。
然而他并沒有直接做決定,而是看了一眼浸泡著噬星體半拉尸體的恒星。
在陳明艦隊的攻擊撕開了表面那層噬星體覆蓋的體液膜之后,這顆恒星的這片區域已經暫時恢復了正常。
可以看到那層噬星體隔離膜之下的正常強度的恒星的模樣。
然而,如今的恒星的強度相比于五年前觀測到的還是降低了至少一個等級。
原因,就在于這聚集了無數高密度恒星物質的卵鞘了。
這個卵鞘奪走了恒星的力量。
如今有一個選擇擺在陳明面前。
研究這個卵鞘,他就可能可以掌握噬星的力量,嘗試去繁衍新的噬星體。
而歸還這個卵鞘中的物質,就能夠讓這個星系還有蓋亞星球都重新煥發生機,徹底地煥發,而并非是利用氣候復蘇技術勉強恢復一點曾經的模樣。
說實話有點難以抉擇。
噬星的力量真的讓人眼饞,培育新的噬星體的可能性也讓陳明十分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