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么做的原因也很簡單。
那就是他在蓋亞星上建設的幾乎可以說是覆蓋了一個星球的研究中心不可能只有他自己的項目組。
他必須建設一個脫離了他提供的各種資源也依舊可以運行下去的,充滿了學術氛圍的科研中心。
為此,在這個科研中心運作起來的早期,他必須要稍微放寬一些條件,招收一些外圍的成員來填充這個星球。
為過渡到將來做準備。
所以陳明還在私底下弄著一個科研基金,用于支持一些帝國境內的有潛力獨立研究所。
等到科研中心開放,那些被他支持過的研究所都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所以陳明想和帝國簽下的協議都是在為了他的這個目的而準備。
無論是梵超還是帝國都拿陳明沒辦法。
因為陳明掌握了真正的最為先進的研究資源。
梵超最終也只能簽下這個協議,好歹陳明還給了一些優待,至少當研究所只在內部開放的時候最早的一批成員里會有梵超研究所的研究員。
至于去了陳明那邊能回來多少,那就要看梵超研究所和陳明各自的本事了。
反正陳明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屁股坐在帝國的椅子上。
他從來沒有獨立的想法,因此研究員的來往都只能算是互相跳槽,也不至于扯上什么奇怪的名頭。
能不能留下研究員這件事真的就是純看待遇。
另外在過去的半個月里。
在帝國境內的新開辦的位于某個恒星附近的研究空間站上。
噬星體這種生物的研究,和噬星體液這種物質的研究也在正式開展。
對于其他形式的生命體的研究都有了走上一線技術的苗頭。
連帶著帝國曾經就進行過,但因為技術水平不夠研究下去的戴森球計劃也被陳明帶回來的噬星體部分組織從墳里拉了起來。
噬星體的出現間接地不知道養活了多少研究員。
而除了新的關于噬星體的研究項目剛剛啟動之外,之前位面之魘的多個項目也在半個月后都有了初步的進展。
而其中陳明最為關心的當然是靈能護盾的研究進程。
這是一個研究位面之魘如何利用自身靈能構筑在身體附近的被動重力護盾的項目。
重力靈能是獨屬于位面之魘的,用重力靈能構筑重力護盾也是屬于它的能力的一部分。
但只要能研究清楚其中的原理,靈能護盾的理論是可以延伸出去的。
其他的靈能者或是靈能設備也可以構筑出類似的護盾。
陳明之前就覺得蟲族艦隊需要護盾,在這一次對噬星體的襲擊中更加確定了這樣的想法。
所以他一直在著重關注這個項目,并且不斷地加大對這個項目的投資。
他需要這項技術。
而在陳明投資、帝國支持的這些研究以外。
還有一些陳明自己全面負責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
就是關于拾荒者機器人的哪些項目。
拾荒者身上的納米機器人在數萬年間已經自我迭代更新出了一種數字層面的優化程序。
可以根據自身被使用的情況對自身的功能進行分析和優化,起到近似于陳明的深度維修靈能的效果,不斷地調整自身,趨近于自身功能性上的“完美”。
雖然陳明掌握這樣靈能,但他清楚他不可能把整個帝國的一切事物都去優化一遍的。
他清楚他的能力有極限,但技術沒有。
所以陳明在研究把這種優化程序模板化,模塊化,想辦法降低它在數學運算上的復雜度,讓它適應更加底端的環境,能夠應用到更多的環境中。
而非只能應用在納米機器人上。
他想不斷地降低這個程序的使用門檻,最終讓這個程序可以深入到無數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