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里有蟲洞在,讓蓋亞星系和始源星系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個星系。
這其中帶來的便利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技術人才的培育可不是只能從原本就是研究員的人培育起來。
只是這需要花的時間就比較久遠了,也不是現在短時間內就能看出。
但陳明就是這么想了,就是打算這么做了。
原因也還是他一直所想的那樣。
他需要一個在離開了他之后依舊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殖民地,或者說殖民地群,一個星域。
而非一個離開了他就會直接崩潰的組織。
這就是他想要的。
陳明沒有在空間站上停留太久。
他身份放在整個帝國或許還有很多不怎么關注時事的人不知道,但放在他的地盤上要是沒人認識他的話不太可能。
所以他在空間站上稍微走了兩圈就離開了。
轉頭乘上他來時的那艘穿梭艇,順著空間站港口向內,進入了蟲洞之中。
穿過蟲洞,抵達蟲洞的另一端。
一個幾乎通透的碧藍色和深邃的湛藍色交織的星球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這正是蓋亞星球如今的模樣。
兩個月的時間,蓋亞星球從之前幾乎純粹的一個雪球到了如今已經恢復了曾經的模樣。
蓋亞植物已經長遍了星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寸碧藍色都是蓋亞植物覆蓋的外在表現。
而每一片湛藍色都是星球的海洋重新恢復生命活力的證明。
蓋亞植物的存在幾乎可以說將原本可能需要持續幾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氣候改造的最初階段進度直接推進了80%,讓原本需要時間散布的氣候改造氣體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到整個星球,滲透到星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中。
當然星球的總體氣候還是偏寒冷,從嚴寒中恢復過來已經不只是環境改造氣體能做到的事情了。
還需要在其他的方面進行配合。
例如將噬星體卵鞘中的物質歸還恒星本身,以及更多的環境改造部那邊要做的工作。
噬星體的卵鞘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已經被陳明聯合著梵超研究所那邊的特殊恒星研究項目組研究了個透徹。
恒星物質的歸還相比于噬星體吸收恒星物質要更加困難。
難得不在于歸還的方式,而在于歸還的速度。
他需要將卵鞘中的物質慢慢地釋放出去才能將,預計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徹底地歸還恒星物質。
他還需要時間讓這件事慢慢進行。
當然雖然說著慢,但實際上恒星的變化依舊是非常劇烈的,
以至于至于環境改造部那邊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
雖然他們有以前的經驗和蓋亞星球意識的配合,大體上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就行。
但恒星狀態的劇烈變化導致必須要有人時刻監控恒星狀態,來調整環境改造后續的項目具體實現方案。
整個氣候改造部目前大概留了一半的人手在負責這件事,另一半則在研究生命之籽計劃。
這樣做沒什么問題。
有足夠的人手留下能做好該做的事情陳明也不會去限制他們不能做什么。
只是作為總負責人的部長需要經常兩頭跑,既要忙生命之籽計劃,又要關注氣候改造的事情。
部長做的事情陳明都看的到,他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又不想辜負陳明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