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組的隊伍已經陸陸續續展開了不同規模的戰斗,也正如兵書中記載的那般,那些在復雜地形先動手的人大多輸掉了戰斗,只有少部分運氣好的遇見了比自己還弱的人,才僥幸獲得了勝利。
無月指揮的隊伍也在這個時候埋伏在了另一只隊伍的附近,清點了一下對方的人數,一個不少正好1000人,這讓無月放心了不少,對方明顯屬于不是特別擅長帶兵的那類人。
沒有任何的遲疑,五支小隊迅速出擊,還沒等對方反應過來,就順利將1000人的隊伍沖散,到了這一步,結果就已經確定了。
不過在小木人戰斗的過程中,無月還是留意到了一個細節。
每個人指揮的隊伍里,都有幾個體型相對較大的小木人,只要將他們順利擊殺,就會有一片普通木人停止行動,即便不對他們動手他們也不會反抗,就和俘虜一樣。
注意到這點后無月也明白了左相的意圖,每個人擁有的士兵是固定的,輪番的戰斗必然會有損傷,這樣的設計正好可以彌補兵力的缺失,最大可能保證演武的公平性,正如兵書中所說以戰養戰,養糧養兵養器,殺戮者終有一敗,心存善意者,方能流放千古。
簡單點說,就是走擒賊先擒王的路子,盡可能減少自己損失的同時擴充自己的兵力。
于是無月的第一場戰斗在迅速地結束之后,他手里的兵力來到了1500人,雖然攻城還略顯不足,但對付藏在山里的對手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正巧在這個時候,另一支隊伍有了動作,擺出兩條長龍慢慢地向無月這邊靠攏著,想必是剛剛戰斗的動靜被他覺察到了,想來一次黃雀在后的戲碼。
見到這一幕,無月越發開心了起來,兵書里記錄的一句話正巧符合現在的局面敵盛我疲,虛虛實實,示敵以弱,出其不意,不以殘兵對整軍,不以勢弱對強敵。
所以無月將原本就屬于他的隊伍隱藏了起來,只留下那些剛剛收編的俘虜,散漫地蹲坐在原地,擺出一副正在休息的模樣,靜靜等待著魚兒落網。
對方的隊伍也沒有讓他失望,只用了片刻便出現在了無月的視野之中,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對方的隊伍見到一支殘兵后,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毫無顧忌地便沖了過來,在他們眼里無月顯然已經成了其囊中之物。
無月自然也沒有慣著對方這種莽夫的行為,就在他們即將與無月的殘兵接觸的時候,埋伏在四周的小木人蜂擁而出。
對方也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布置,瞬間就亂了陣腳,好好的一支隊伍被沖的七零八落。
無月這次更聰明了,專撿那些高大一些的木人進行擊殺,對方顯然并沒有意識到俘虜的存在,并沒有對這些木人進行保護,很順利的,只用了片刻功夫,無月就將對方淘汰出局,他自己手里也已經有了2200余人的兵力。
雖然無月不知道這些人夠不夠完成攻城,但心里還是踏實了不少。
和無月這邊閃電出擊一樣,臨界關那邊也在今日打響了戰爭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