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去打擾陳琇,只匆匆洗漱之后就去了前堂告狀。
誰知道康嬤嬤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聽劉氏先開了口,“張嬤嬤一早就過來請辭了,說是郡王府有急事,已經回郡王府了。”
說著,她看向了康嬤嬤,“康媽媽這么早過來可是有什么事”
“奴婢過來就是稟報張嬤嬤走的這事,卻不想張嬤嬤先來向夫人請辭了。”
“哦”
劉氏翻著手里的賬本,“怎么張嬤嬤走的時候沒和琇姐兒說嗎”
“說了,說了,只是張嬤嬤走的太突然”
劉氏點點頭,“無妨,嵐兒跟前的差事要緊。”
正說話間,卻見楊嬤嬤捧著幾張請柬過來。
“夫人,這事任府送來的帖子。”
“任府”
劉氏伸手接過了帖子看了看,“這個時節,莫不是要去賞花”
說著劉氏搖了搖頭,“自嵐兒出嫁后,這帖子就沒再往咱們府上送過。”
看完,劉氏皺著眉挑出了一張請柬,“怎么還有請琇姐兒的”
康嬤嬤也看見了這張請柬,隨即道,“只怕是三姑娘和四姑娘的年紀差不多,任府也就一并送了請柬來。”
劉氏看著這張請柬猶豫了起來。
這就是陳琇裝瘋的壞處了。
這種場合下,陳府只怕陳琇當著外人的面發瘋。
可任府指名道姓寫了兩封請柬。
要么,陳玉盈和陳琇都去,要么都不去。
若是只有陳玉盈去劉氏這般費心維持了這多年的好名聲不易,她不愿忽然有個苛責庶女的名聲落在頭上。
可陳玉盈如今的年歲這兩年劉氏沒少留心這京中合適的少年。
但陳玉盈就和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一樣,一心跟著宋素英的身后,劉氏一提這事,她就顧左右而言他,實在不行還會撒潑打滾。
而宋素英,在劉氏的心中只是個備選,從來都不是首選。
這一日,劉氏恍恍惚惚的惦記著這事。
一直到晚間,陳謙從內堂進來,她都沒發覺。
“夫人。”
“老爺。”
劉氏回過神,連忙起身,卻被陳謙壓著坐下了,“好了,好了,夫人還與我這般見外”
“夫人有什么心事不妨給為夫說說”
“還不是玉盈的事。”
劉氏看著陳謙,“前個從馬場回來,她就一直悶在錦繡苑里不出來。”
“素英昨日一早就搬去了太學今年又是選秀的大年,我這心里實在七上八下的不得勁。”
大雍朝立朝之初的選秀,基本就是從民間選了人充盈后宮。
那些世家大族很少有送女入宮的,多是相互之間聯姻,可隨著一代代的皇帝勵精圖治,選秀的規矩也就慢慢變了。
剛開始是世家大族與諸位皇子聯姻,非正妻之位不做。
到后來,皇室明律規定,未參加選秀或者未經皇帝指婚的女子,哪怕入了宗室、王府或者皇子府,最高不過是個侍妾,夫人,連側妃都不準晉封。
哪怕育有子嗣,生母也終生不得上皇家玉牒。
而京中六品官員以上,必須有嫡女先參加過一次選秀,剩余嫡女可以自行婚配,庶女則未有要求。
這些年皇權日益鼎盛,倒逼世家不斷收縮,當年只聞世家而不知皇帝的情況從先帝在位的時候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今年,陳府并沒有參加選秀的意思,陳玉盈的那個性子,哪怕是劉氏再怎么偏心,也知道她不適合宮門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