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意識上傳到程序里,在七十年代初期,霍華德和佐拉博士就提出了這種大膽的設想,兩人還付出了行動。
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數字化永生’的概念,將人類的思維上傳到計算機中,脫離對身體的需求,讓意識思維永遠的生存下去。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電腦領域的飛速發展,各種科技的進步,人們才逐漸有這種數字永生的說法和概念。
而在七十年代初期,霍華德和佐拉博士就已經開始這么做了,這已經不是領先一個時代,幾乎領先了半個世紀,由此可見,兩個天才迸濺出的火花,是多么的璀璨耀眼。
在霍華德和佐拉博士的努力下,他們真的做到了,在佐拉博士病逝前,成功的把左拉博士的意識上傳到了計算機儲存器里。
七十年代的計算機的儲存和運轉速度,不像是二十一世紀。
二十一世紀隨便一個智能手機的儲存量和運轉速度,都能完爆七十年代的計算機。
儲存量不過,運轉速度不夠,質量不行,那就數量來湊,霍華德靠著二十萬英尺長的數據庫,才‘裝下’佐拉博士。
這是一個跨時代的驚人案例,如果公布出去,能夠轟動全世界,但可惜全世界知曉這件事情的人,不超過五人。
佐拉博士的意識上傳計算機成功,霍華德也了一些想法,打算自己生病或壽終正寢時,和佐拉博士一樣,也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里。
甚至,霍華德都已經準備好了,用來儲存自己意識的數據庫。
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霍華德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老死的,而是被人暗殺身亡,根本來不及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就死了。
在霍華德死后,隨著時代發展,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科技更新,日新月異,各種硬件產品也全都更新換代,但佐拉博士一直在這些七十年代早已經淘汰的數據庫里。
冬兵不是不想給佐拉博士換個好點,功效更強的數據庫,給佐拉博士換個家,可是,冬兵不敢輕舉妄動。
所有人都知道,對人身體進行手術,最危險的手術,永遠都是和大腦有關的手術,出現一丁點的失誤,都會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
而這些承載著佐拉博士意識的二十萬英尺長的數據庫,可以說就是佐拉博士的大腦,冬兵怎么敢輕舉妄動。
還有,這些數據庫是七十年代的物品,距今已經是四十多年的‘老物件’了,絕對的古董級別的東西。
計算機這種東西,其實是很精細的物件,很容易出問題,更別說四十多年前的東西了,要是不小心碰壞了,不知道會對佐拉博士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要是霍華德還活著的話,靠著霍華德的能力,或許能找到辦法,給佐拉博士換個家,但霍華德卻死了。
冬兵手下的科研團隊,都比不上霍華德,冬兵不敢讓他們鼓弄佐拉博士。
冬兵、佐拉博士和霍華德,三人是一起從二戰時期走過來,關系匪淺,有著過命的交情,冬兵很重視佐拉博士的安危。